電影業小陽春?|票房紛紛破千萬 是苦盡甘來或曇花一現?解構香港電影業文化迷思

2022-12-08 00:00

電影業小陽春?票房紛紛破千萬 是苦盡甘來或曇花一現?解構香港電影業文化迷思
電影業小陽春?票房紛紛破千萬 是苦盡甘來或曇花一現?解構香港電影業文化迷思

今年多齣港產片紛紛破千萬票房,為沉寂多年的香港電影業帶來好勢頭,是否也預示香港電影業已迎來小陽春?細看近年香港的電影,在揀選題材中,不論是搞笑片、愛情片或家庭倫理片,多觸及本土情懷,這些轉變,看在影評人鄭政恆及喬奕思的眼裏,卻有不一樣的理解。

文:洪白嵐

圖:Gary Tsai、星島圖片庫

鄭政恆是現任香港電影評論學會的會長,坦言自己看電影很多時都像前輩一樣,會用電影社會學及電影工業分析來看香港電影的變化,而熟悉電影圈運作的喬奕思,最近則推出了關於香港電影的書籍《香港製片——港式電影製作回憶錄》,以傾向圈內人的角度看現時香港的電影業,二人對「小陽春」的說法,不約而同認為是言之過早。

「疫情以來,香港戲院曾被封,電影業受重創,港人生活受限,娛樂也欠奉,就連看電影也不能,故今年當戲院重開後,大家都湧往看電影,因為『餓戲』久了。與此同時,這段時間外國沒甚麼大片到港,幾部港產片由《神探大戰》開始,到《緣路山旮旯》、《阿媽有咗第二個》、《明日戰記》到《飯氣攻心》等,都不約而同於8、9月的暑假及中秋期間上映,且多是一些開心笑片或倫理家庭等輕鬆題材,讓大家可在疫情下輕鬆笑一笑,票房因此飛升,讓大家有小陽春的錯覺。」鄭政恆認為,關鍵在於其後上畫的電影可否承接這勢頭,才能斷定香港電影業是否復甦。喬奕思也認同這說法,她在編寫《香港製片——港式電影製作回憶錄》時,也做了些資料搜集,發現票房好的年份,次年卻不一定好,且看明年的電影業能否打破這宿命。

《飯氣攻心》創下香港電影多個紀錄,包括香港最賣座的喜劇電影 。
《飯氣攻心》創下香港電影多個紀錄,包括香港最賣座的喜劇電影 。
戲迷包場看戲及演員的謝票活動,拉近了電影人與觀眾的距離,將彼此連繫一起。
戲迷包場看戲及演員的謝票活動,拉近了電影人與觀眾的距離,將彼此連繫一起。
喬奕思認為香港電影需要一定數量的三級片。
喬奕思認為香港電影需要一定數量的三級片。
鄭政恆認為香港的電影一直帶有「獅子山下」的情懷。
鄭政恆認為香港的電影一直帶有「獅子山下」的情懷。
疫情稍緩,戲院重開後,多部電影都大收量旺場。
疫情稍緩,戲院重開後,多部電影都大收量旺場。
《明日戰記》破盡香港電影票房。
《明日戰記》破盡香港電影票房。
疫情以來香港戲院曾被封,電影業受重創。
疫情以來香港戲院曾被封,電影業受重創。
近年的移民潮,不但成為香港電影的熱門題材,也為香港電影的外闖帶來契機。
近年的移民潮,不但成為香港電影的熱門題材,也為香港電影的外闖帶來契機。
《手捲煙》探討在港小數族裔的生活,反映了香港社會實況。
《手捲煙》探討在港小數族裔的生活,反映了香港社會實況。
電影如《闔家辣》觸及了香港家庭正面對的問題,大笑過後讓人反思家庭的重要性。
電影如《闔家辣》觸及了香港家庭正面對的問題,大笑過後讓人反思家庭的重要性。

 

港人支持港人
喬奕思認為近年票房較好的港產片,幾乎都離不開三個元素,「首先是『MIRROR效應』,可謂今年上畫電影的票房明燈,由偶像帶動粉絲進入戲院看電影,代表偶像經濟有市場、有受眾。其次是帶有本土氣息、情懷,或談及香港生活的電影,都會受港人關注,如《緣路山旮旯》,即使是《明日戰記》,其台前幕後及特技都是香港製作,以往也少見,港人支持港人很合理,另外不少戲迷都有個心結,就是渴望有一部由華人做英雄的特技電影。」

至於另一重要因素,則是「港式喜劇傳統」的重生現象。香港電影向來以笑片當道,除了娛樂性豐富,還往往反映了現實,如半世紀前許氏兄弟出品的電影,愛以挖苦形式道盡七十年代經濟騰飛下草根階層的掙扎,惹笑同時引起大眾的共鳴,因此大受歡迎。今日則有《飯氣攻心》、《闔家辣》及《過時過節》等電影,都觸及了香港家庭正面對的問題,如關於聚散分離,大笑過後,人人都在反思家庭的重要性,因此特別能觸動當今觀眾的內心。

三級片的重要
喬奕思熟悉電影幕後,提到「班底」的重要性。她認為近年不少新導演都有抱負,願意嘗試,即使是小成本製作都很有火花,如剛破了三千萬票房的《正義迴廊》,沒有巨星助陣,電影全靠出色的劇本及實力演員主導,「這是近年香港少有的懸疑片、法庭片及三級片。上一部破千萬票房的三級片,該是《低俗喜劇》。」她認為香港電影需要一定數量的三級片,「因為三級片往往能更深刻反映現實,或實現人的幻想,某程度也是一種情緒的宣泄。」當今世道,香港人的確需要一些三級片調劑。三級片以外,其他另類題材的電影近年也漸多,如關於少數族裔、某些特定階層的生活實況等,同樣是香港社會的反映。鄭政恆補充,「香港的電影一直挺『獅子山下』的,即使是年輕導演拍電影時,怎樣都離不開關懷貧苦弱勢、老幼,近年則是移民話題,這些事物一直圍繞我們的生活,電影人只是將其微觀地看,焦點地去探討某一個家庭或族群,如《手捲煙》、《我的印度男友》跟《百日青春》,都有這樣的影子。」

談到香港電影業的發展,他們都喜見現時的良性競爭,沒甚麼打對台的情況,甚至呈現出百花齊放的局面。至於戲迷包場看戲及演員的謝票活動,也拉近了電影人與觀眾的距離,將彼此連繫一起,也是多年未見的現象。即使是近年的移民潮,他們認為也給香港電影的外闖帶來契機,部分電影人考慮到香港移民的需要,紛紛嘗試將香港電影帶到外地上映,如此一來正有助世界各地的人認識香港的電影,對香港電影業的長遠發展,可謂百利而無一害。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