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媛 – 布里亞特游牧民族 神秘主義藝術|藝術有價

2022-11-11 00:00

筆者生長在石屎森林,對延綿千里的大漠、天地為家的游牧民族,感覺相當陌生,只能從電影或書本中略知一二,因此近日難得有機會接觸一位來自當地的藝術家,心中充滿好奇和激動。
文:蘇媛

圖:由受訪者提供

著名雕塑家達西.那姆達科夫(Dashi Namdakov)來自俄羅斯東南面外貝加爾湖的布里亞特共和國,在那廣袤的大地上,人民依然保留游牧民族的生活習慣。達西在地圖上為我指出家鄉的位置,大概在香港和莫斯科的直角交匯處。1967年達西在當地一條村莊出生,父親是木刻藝術家,他從小接觸雕刻工藝,後來考進藝術學院,展開藝術創作工作,成為俄羅斯最具影響力的當代雕刻藝術家之一。這些年,達西曾在俄羅斯、歐洲、亞洲多個地方舉行個展,作品獲主要博物館收藏,包括全球四大博物館之一的俄羅斯聖彼得堡艾爾米塔什博物館(The Hermitage Museum),大型戶外裝置也曾在倫敦的海德公園等地標展出。

剛在香港城市大學舉行的《獵人.戰士.神靈:中國北方游牧藝術》展覽的主要策展人趙式慶,是中國北方游牧文化的著名研究者及保育專家,於2003年成立了鄂倫春基金會,致力保育及推廣有中國最後的游獵民族之稱的鄂倫春,他特別邀請達西展出十八件作品,與現場多件珍貴的文物互相呼應,以彰顯中國北方地區游牧民族歷史的傳承和變化。

著名雕塑家達西.那姆達科夫(Dashi Namdakov)來自俄羅斯東南面外貝加爾湖的布里亞特共和國。
著名雕塑家達西.那姆達科夫(Dashi Namdakov)來自俄羅斯東南面外貝加爾湖的布里亞特共和國。
作品《神牛》。
作品《神牛》。
青銅作品《雄性半人半馬》。
青銅作品《雄性半人半馬》。
作品都充滿神話意味。
作品都充滿神話意味。
剛於香港城市大學舉行的《獵人.戰士.神靈:中國北方游牧藝術》展覽。
剛於香港城市大學舉行的《獵人.戰士.神靈:中國北方游牧藝術》展覽。

 

借藝術和自然結合
達西的藝術以布里亞特的歷史文化、蒙古史詩和神話、佛教傳說以及薩滿為主題,而他走上藝術之路,也與薩滿有關:「我小時候生了一場大病,醫生束手無策,家人唯有把我帶去見一位薩滿,他不僅把我的病治好,還表示我必須和自然結合,通過自己去傳達自然的力量,而傳達的方法就是藝術。」於是達西把對自然神秘的力量與神靈的敬畏,結合佛教傳說以及游牧民族的生活與歷史,創作了不少充滿力量的雕塑,包括神獸、人像、狩獵情景等,「薩滿是科學無法解釋的力量,能讓人撇除限制,就如藝術,同樣是沒有限制,帶給我無邊的自由。」

在創作形式方面,達西近年以銅器為主,並注入個人想像及當代美學,以表現一種儀式美感。他的雕塑充滿奇幻和神秘感,如皇帝拿起弓箭,騎着駿馬飛奔,奔馳於天地間;也有面容端正莊嚴的人物,充滿貴族氣度,讓人肅然起敬。看資料介紹,他的不少巨型雕塑矗立在冰封的河邊和草原上,恍如守護神般,保佑着這片大地和世代子孫。達西的作品雖然包涵許多歷史和宗教意象及隱喻,不熟悉的朋友可能不能馬上了解,但是達西沒有多加解釋:「我認為作品就是一種力量,大家觀看的時候自然會感受到,沒有必要有太多文字去解釋。我記得二十二年前舉辦第一個展覽時,有兩位俄羅斯女士走到我面前,說能夠感受到作品的能量,這種個人的感受就是我的藝術。」這種不言而喻的力量,也許正是達西的作品能超越文化差異,得以在不同文化背景的藝術界獲得關注的原因。

現代化城市的衝擊
除了家鄉,達西在倫敦、莫斯科等地都有工作室,並希望在香港設一個駐點:「香港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地方,第一次來的時候發現四處都是亞洲面孔,感覺跟歐洲很不一樣,完全感覺到自己與別人不同。香港和紐約一樣是現代化的城市,我不知道這樣的環境對自己的創作會有甚麼影響,例如四周矗立的高樓大廈,也許會讓我創作一些偏向垂直的作品,我非常期待。」目前,達西參與不少建築項目,他形容建築也是一種大型的雕塑。

達西昂藏六呎多,相貌堂堂,不言語時樣子有點嚴肅,說話聲綫低沉,果真有想像中蒙古男士的氣度,笑起來卻相當友善,眼神甚至流露一絲純真。他笑說假如筆者前往布里亞特,必定帶筆者去狩獵!那就來一個狩獵之約吧!天蒼地茫,大地為家,縱馬入林,跟隨千年游牧人的足迹,在美麗的貝加爾湖畔,高唱一曲狩獵人之歌。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