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盒文化惹爭議|花費數十萬元盲買為乜?浪費食物又不尊重生命?

2022-08-22 00:00

盲盒文化源自美國,由日本興起,日本通常稱為「扭蛋」或「福袋」,名字唔重要,意思大致上雷同。盲盒於2019年前後起在內地走紅,盒的內容多數是公仔、書籍、動漫、影視作品的周邊產品等。原本是無傷大雅、用少少錢買個運氣的小盒子,竟為唔少公司帶來可觀收益,因此近來愈演愈烈,唔同行業紛紛加入盲盒市場。

買盲盒成癮
內地近年來盛行盲盒文化,這種碰運氣的隨機化體驗讓人欲罷不能。內媒《新京報》早幾年已報導過,一對夫婦4個月之間,花了20萬元人民幣在盲盒上;一名60歲人士,一年更花費高達70萬元人民幣購買盲盒,而盲盒文化近年更有年輕化趨勢。盲盒愛好者認為,盲盒公仔不單有收藏價值,仲有社交功能。有盲盒愛好者會在論壇上討論、分享、炫耀自己的盲盒內容,促使玩家不停收集,產生復購行為。亦有唔少消費者,購買盲盒是出於對商品的未知、好奇心理,各種因素令盲盒文化大行其道。

盲盒內容連寵物都有
可觀收益吸引各行業加入盲盒市場,由初期的公仔、文具、飾物等,後來發展至服裝、餐飲,甚至是引起極大爭議的寵物盲盒都有。消費者為了獲得餐飲中的心儀產品,不悉花大量金錢購買食物,浪費金錢之餘更浪費食物。而寵物盲盒更加是有違道德,更惹來「販賣盲盒本身就是不尊重生命」的批評。內地政府因此決定監管此消費亂象,明確禁止業者向8歲以下未成年人銷售盲盒。唔少網民表示支持,認為盲盒就像賭博,連成年人也非常容易上癮,而且多數盲盒價格也不便宜,適可而止地購買未尚不可,但千萬不要太過火。

立即下載 |全新《星島頭條》APP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