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高峰期|中醫防治手足口病 防惡化加快復元指引

2022-05-06 00:00

宣布復課的學校陸續增加,日前又適值立夏,炎熱季候是傳染性疾病威脅兒童健康的時分,當中以5月至7月為高峰期的手足口病,最為常見。此症由多種腸病毒引致,例如柯薩奇病毒和腸病毒71型,而成人亦有機會患手足口病。於中醫學上,此症列入「溫病」治療範疇。
三至七天潛伏期
    手足口病常見於夏天及初秋時分,潛伏期約三至七天。本病主要通過患者的排泄物及呼吸道的飛沫或受污染物品如玩具等,以直接接觸傳染,而接觸患者穿破了的水疱亦可感染此病。 
   在本港,手足口病的高峰期一般為5月至7月,病發初期會出現發燒、食欲不振、疲倦和喉嚨痛等情況,並於舌頭、牙齦及口腔的兩腮內側出現水疱或潰瘍,影響吞嚥;在手掌、腳掌、臀部或生殖器上亦可能出現帶有小水疱的紅疹,並不痕癢。部分手足口病患者亦可能沒有病徵,或者只出現皮疹或口腔潰瘍等病徵。
病情變化迅速

手足口病屬於中醫「溫病」範疇,濕熱疫毒經口鼻而入,首犯肺衞,並上熏口咽,外透肌膚,發為疱疹或潰瘍,出現發熱、喉嚨痛、便秘等症狀。由於兒童是稚陰稚陽之體,感染病毒後,病情變化迅速,所以治療上宜早發現、早診斷、及時隔離和及時治療為主,以防變證。在本病初期,中醫治療以疏風清熱透邪為主,並配清熱解毒利咽之品,以退熱、緩解口腔潰瘍、減輕疼痛為主。當發熱一至二天後邪熱極盛,手足口發疹,或見潰瘍,伴有疼痛拒食、煩躁不安、小便黃、舌質紅、苔黃膩等,治宜清熱解毒、燥濕涼營透疹,常用金銀花、連翹、牛蒡子、藿香等藥材,但仍要注意中病即止,以免苦寒傷脾胃,以及需要根據患者體質處方用藥。
後期輔助湯品

當病及後期,高熱已退,皮疹、口腔潰瘍亦退,但仍有疲乏、食欲不振、口乾等表現,在中醫學角度上,這屬於肺陰不足、津液虛損,適宜以益氣養陰的中藥食療,幫助復元,可以北沙參10克、白扁豆10克、玉竹10克、麥冬10克、陳皮5克,加適量瘦肉來煲湯飲用。
勿忽略基本守則

由於手足口病是一種傳染病,要有效預防感染,保持良好的個人及環境衞生最為重要:
1.    經常保持雙手清潔,尤其在觸摸口、鼻或眼之前和後;進食及處理食物前;接觸水疱後;如廁後等。
2.    不要與他人共用毛巾或其他個人物品。
3.    咳嗽或打噴嚏時應掩蓋鼻口。
4.    小朋友的玩具或用具應該經常清潔及消毒。
5.    由於手足口病的傳染性頗高,病童應留在家中,直至退熱,口、手腳的潰瘍及水疱結痂,完全康復後才回校上課。

想知更多健康資訊 請到WeCare Health專頁瀏覽 按此

https://www.facebook.com/wecarehealthhk

更多新冠疫情資訊,請到以下專頁瀏覽

按此 https://bit.ly/3JqiBzz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