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媛 – 浪漫紙皮石牆 風漸的繪畫藝術|藝術有價

2022-05-05 00:00

《鐵冬青樹》筆觸細膩入微。
《鐵冬青樹》筆觸細膩入微。

紙皮石外牆是香港房屋特色之一,尤其在舊式大型屋邨,隨處可見,一點也不顯眼,在香港畫家風漸眼中,卻別有一番美感和屬於香港的情懷。

文:蘇媛

圖:新藝潮畫廊

第一次看到香港新生代畫家風漸的作品,大概是四年前,他以獨特視角描繪具有香港特色的植物和建築物,寫實畫法幾可亂真,讓人印象深刻。他刻意捨棄傳統景深處理手法,營造全新的視覺效果,看得愈久,愈被他的技法和心思感動。近日再遇,感覺他比以前更自信,而且對藝術的熱情有增無減。記得他曾經說過對香港舊式屋邨的建築特別入迷,反覆鑽研。看到他的新作品系列《似曾相識,不曾看見 – 風漸的繪畫藝術》,完全能感受他多年來堅持和努力的成果,技法更為成熟,個人風格強烈,作品意境也更迷人。

香港傑出年輕油畫家風漸。
香港傑出年輕油畫家風漸。
風漸的作品之一《冬天》。
風漸的作品之一《冬天》。

 

新系列的主體大多由屋邨外牆和植物組成,前景以無數花葉不同深淺明暗的強烈對比,營造立體感,背景的紙皮石磚塊幻化成工整的幾何色塊,無論是葉子、花卉還是石磚,看似不斷重複,但每一筆、每一組合,其實都別有用心,成千上百紙皮石磚塊的剝落程度、顏色深淺和光綫強弱都不一樣,細緻真實恍如攝影作品,遠看卻顯抽象。

屋邨建築 想像四季

其中《四季》一組四幅,藝術家以屋邨建築結構的印象來想像香港的四季,選取的環境雖然接近,風光卻截然不同:「香港沒有分明的四季,一些屋邨的外牆裝飾卻能給人不同季節的感覺,這種感覺在外牆和植物的互相襯托下尤為明顯。樓房外牆一般都有紙皮石、窗户和樹,我便用這三個特點來想像拼合四季的意象,例如眾多屋邨紙皮石中有一種綠色和啡色的配搭,給人春天的氣息。這兩種顏色用上孔雀石的綠色和淺粉玫瑰紅(Potters Pink),最直接能搭配出紙皮石的色調和突出春天的感覺,孔雀石多為十五、十六世紀繪畫使用,需要以色粉親自研磨;淺粉玫瑰紅則最早用於陶瓷釉,少見於當代繪畫,大概能增添幾分古典氣息。冬季就用到藍鐵礦和枯枝來呈現乾燥和懷舊的意境,其中藍鐵礦也是古代繪畫常用,現在少有生產,而它恰恰能跟一些屋邨紙皮石色調相配。」風漸在選擇色彩物料方面的執着,反映出他對繪畫藝術的執着和尊重:「當代藝術側重概念和創新,然而繪畫是一門專業,需要我們以專業的態度對待,我選取一些較昂貴而不常用的顏料,部分原因也是出於對自己專業的要求。」

《九重葛》花葉和紙皮石牆構成的畫面。
《九重葛》花葉和紙皮石牆構成的畫面。

磚牆窗戶 歲月流逝

風漸另一特色是刻意在某些作品中,加入一兩種較鮮艷的顏色,旨在突破畫中原有的意境:「如《鐵冬青樹》,大樹佔據大面積畫幅,成為畫中主體,我希望表達樹在光綫下的姿態造形。」紅色的果子意在令大樹更吸引醒目,然而在畫的最右方,卻突然出現一堵正向的深土耳其藍磗石牆,畫面整體出乎意料,突破畫中原有的意境。

展覽另一幅作品《教堂的窗戶與紅磚》,描繪的不是屋邨,而是位於油麻地的教堂,令人想起他兩年前的《窗戶》系列。風漸在2017年獲得第二屆《新藝潮博覽》評審特別獎,得到前往台北國際藝術村參與三個月駐村計畫的機會,並在當地創作了一批描繪台北具有歷史價值的舊建築物如政府機關的作品,集中繪畫磚牆與窗戶,斑駁的窗戶正是歲月流逝的印證,流露出淡淡的哀思,甚有文學氛圍。《教堂的窗戶與紅磚》有異曲同工之處:「台北舊建築物和香港的教堂都有一種莊嚴肅穆的感覺,通過作品令人感覺親切,更容易靠近。 從美學上,兩者都有一種重複性樣式(Pattern),例如磚石的排列,容易令人感覺眼花繚亂,卻具裝飾性美感。相異之處是台北的色調偏冷,比較沉穩,香港的色調畫得偏暖,質感上較通透。」

風漸的作品就如其人,沉靜內斂,卻充滿力量,藝術家在喧鬧的藝術市場默默堅持自己的專業,既是執着,也是一種浪漫情懷。紙皮石上的樹影在虛實之間,記錄了時光流逝,似曾相識卻不曾看見。

《似曾相識,不曾看見 – 風漸的繪畫藝術》
日期:即日(5月5日)至5月20日(五)
時間:2:30pm至6:30pm(星期一至六)
地點:中環威靈頓街86至90號通濟大廈201室新藝潮畫廊
網頁:http://www.artnextexpo.com

油麻地教堂的紅磚和窗戶。
油麻地教堂的紅磚和窗戶。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