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严峻的新冠疫情,各界对生命健康的研究尤其关注,早前发表的财政预算案,更提到要加强生物医学、大数据、人工智能的科研发展,今期中大医学院公共衞生及基层医疗学院专家,除细谈大数据对医疗发展的重要性,更讲解如何利用大数据,设计健康管理及管控疾病风险的手机应用程式。
支援医疗发展
资讯爆炸的年代,不同领域均讲求大数据,医疗发展也不例外。大数据除对诊断病症及预防疾病提供重要的支援,在药物开发及治疗康复等范畴上,作用也愈见明显。据香港中文大学公共衞生及基层医疗学院副教授蔡锦辉(左图)表示,医疗数据的收集及应用虽由来已久,但现今大数据趋势,是将更简单的新兴数据纳入至管理及分析的层面上。蔡教授解释:「病人以往到医管局的医院接受诊症,由办理登记手续开始,以至治疗、用药的资料,均会储存到医管局的数据库内,而全港医院收集得来的数据均早已在数据库整存并合。惟现今讲求的是诊断以外的数据,简单如睡眠、运动、饮食习惯等,都可帮助分析个人的健康状况,又如血液中的基因序列资料,也可预视家族遗传的疾病风险,所以找出这些健康及行为数据与疾病之间的关系,便可看出治理疾病的玄机。」
说到医疗上应用大数据的优势,蔡教授指医生虽可凭藉经验诊症,却未必能像电脑般可即时得出答案。「医生诊症时可能只得少量数据,如肥胖程度、是否有烟酒习惯等,但现今的方向是采纳更细微的数据协助医生准确地作出判断,然而医生并非电脑,也需要借助器材,将健康资料变成所谓的风险因素,再按此评估病人的状况,决定不同的治疗策略。」虽然大数据的功能强大,看似能轻易找出问题所在,但蔡教授指数据由收集以至运用,仍是需要经过复杂的整合过程。「我们搜集得来的医疗数据,本是凌乱的资料,需要有系统地经电脑进行分析,通过统计及数学模型,找出哪种风险因素跟疾病有最大关联,才能协助医生断症。」
血压管理平台
纵然大数据能应对不同疾病,但蔡教授却表示血压的数据管理尤其值得注视。「大数据应用有不同种类,由肺部的X光照片或视网膜『眼底相』等身体上的影像,以至反映脑部状况的话语声音,这些均属于大数据,惟血压却是我较关注要恒常管理的健康数据,它虽是简单数值,却是每人各有不同,而且会根据气温及外在环境而出现变化,所以要晓得怎样准确量度,而最重要是香港有七分之二人口均具高血压风险,如糖尿病、中风、心脏病等均与高血压有关连,所以管理好血压数据,便可得到预防此类疾病的关键指标。」正因如此,蔡教授的团队特别应用大数据管理技术,研发出作为血压数据管理平台的手机应用程式(APP)《拍健》(HealthCap)。用户只要把血压计显示的数据拍照及上传,便可将数据储存至云端,供医疗人员监察血压健康水平,病人如果病况轻微,平台可协助分流,直接由护士协助病人取药,省却面见医生的时间,而收集所得的数据也可作宏观蓝图进行分析,藉此找出治疗方案上的新想法。
蔡教授更特别强调此数据管理平台可有效协助长者进行健康管理。「我们发现许多长者只用纸笔抄下血压,有机会记录错误,这是很可惜的事,因他们很有动机去进行健康管理,只因器材或技术所限而未能完善,所以我们希望这些科技能帮他们将健康数据储存在云端,让记录不易遗失,亦希望他们养成预防疾病的习惯,而非到患病时才记录食药的资料。」
最新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