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3成青少年曾面对欺凌 当中7成无视或不知所措

2019-04-15 19:06

有7成台湾青少不懂应对欺凌。示意图
有7成台湾青少不懂应对欺凌。示意图

台湾国际儿少人权促进会最新调查显示,3成青少年曾被欺凌或曾看过、听过身边的人被欺凌,当中以言语欺凌最多,其次为肢体欺凌。

台湾国际儿少人权促进会近日发表「2019青少霸凌大调查」结果,问卷是于今年3月针对高中学生调查,有效样本数为1205份。

根据调查结果,30.58%的受访青少年曾被欺凌或曾看过、听过身边的人被欺凌,被欺凌的类型以言语欺凌(86.3%)最多,其次为肢体欺凌(70.8%)、关系欺凌(67%)、网路欺凌(18%)及性别欺凌(13.6%)等。

至于被欺凌的原因,调查显示,以个性因素占最高比率(59%),其次是身材外貌(49.5%)、卫生习惯问题(27%)。另外还有被人缘好的人讨厌因此被欺凌、表达不同意见被欺凌等。

台湾国际儿少人权促进会家长顾问张安慈表示,从调查结果可得知,受访者亲身经历被欺凌的比率是13%,比预期中稍低。值得留意的是,被欺凌后不少人因此产生忧郁退缩、害怕交友,或是更为奋发向上等两极化反应,另外还有部分青少年被欺凌后会拒绝上学、出现自伤行为、经常做恶梦,甚至是在被欺负前,就先下手为强。

张安慈指出,从被欺凌的原因来看,显示青少年在社交能力、个人的自我形象、价值感等品格教育,仍可持续加强。当看到或听到被欺凌事件,高达7成青少年会假装没看到、听听就好或不知道怎么办,也突显防欺凌的教育仍有待持续努力。

临床心理师洪瑞端建议,当孩子被欺凌时,家长可以先不带批评地聆听,避免责怪孩子或是找对方算帐,先关切孩子身心状况,给予安全感和情感支持。接著再与学校老师联系,讨论帮助孩子远离欺凌的办法,家长也可以培养孩子的正义感,避免孩子成为欺凌儿童或是冷眼的旁观者。

对于被欺凌者,洪瑞端也提供几个回应的建议,遇到被嘲笑或欺负时,可以温和但坚定地拒绝对方,例如「我不喜欢这样,请你停止」,另外就是要尽量避免落单。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