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23年度公营房屋落成量仅1.48万 柯创盛斥离谱

2018-07-27 19:30

柯创盛建议拨出更多「私楼地」来兴建资助房屋。资料图片
柯创盛建议拨出更多「私楼地」来兴建资助房屋。资料图片

本港对公营房屋需求持续,申请宗数逼近28万宗,平均轮候时间逾5年。但据房委会资料显示,未来的公营房屋建屋量将会持续下跌,其中2022/23年度更跌至最低,只得1.48万个单位,落后于《长远房屋策略》平均每年2.8万个单位的目标。立法会议员柯创盛认为这个供应量属「离谱」,建议当局在短时间内拨出更多「私楼地」来兴建资助房屋。

《长远房屋策略》订定未来10年、即2018/19年至2027/28年度总房屋供应目标为46万个单位,其中公营房屋占28万,即平均每年2.8万个单位的目标。据最新资料显示,2018/19年度预计建屋量为2.71万个伙,公屋或绿置居单位有2.05万个,以及6,600个资助出售单位。但未来四年建屋量将持续下趺,直至2022/23年度,公营房屋只有1.48万个,包括1.3万个是公屋及绿置居单位数量,而资助出售单位只有1500个,是未来5年内数量最少的一年,距离公营房屋一年兴建2.8万个的目标只达52.8%。

身兼房委会委员的立法会议员柯创盛表示公营房屋供应出现年度波动本属正常,但一个年度的供应量跌至只有目标的一半就是「离谱」。2022/23年度的供应「断层」预示轮候公屋时间又要拖长,轮候册人士要继续捱贵租。

柯创盛要求,当局在短时间内拨出更多「私楼地」来兴建资助房屋,并透过预售楼花尽可能弥补2022/23年的供应缺口。与此同时,亦要推出短期纾缓措施,包括为轮候册公屋超过3年的申请者提供租金津贴、主动提供临时用地协助社会机构兴建过渡性房屋,以及容许未补价的居屋可以透过社福机构等「中介」出租给基层市民等。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