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名立法会议员先后被法院裁定撤销议员资格,有舆论指DQ非建制议员后的「空窗期」,会为政府推动如23条的具争议性法案制造有利条件。不过,浸会大学传理学院媒体及社会传播课程,在梁颂恒及游蕙祯被DQ之后对大学生对政治行动的政治取态进行调查发现,假若政府在「空窗期」推动23条的争议性法案,有6成7大学生会参与不同程度的抗争行动。
游、梁二人在2016年11月15日被高等法院判令禁制两人以议员身分行事,浸大传理学院媒体及社会传播课程《我们的时代》2016-17年度研究计画,在11月18-21日在香港8间大学随机抽取不同的大学饭堂和不同时段进行问卷调查,访问大学生对政府如果在DQ议员后的「空窗期」推动23条立法时的政治行动取态。调查成功访问了474名大学生,问卷回收率为98.8%(在95%的置信水平下,抽样误差约为±4.5%)。
12%大学生表示激烈抗争
研究发现,89%大学生反对政府对23条进行立法。在政治行动参与方面,如果政府在DQ议员后的「空窗期」推动23条,共6成7被访者表示会以不同方式抗争。其中,约40%大学生表示会参与和平示威游行,更有19.7%表示愿意参与有法律风险的公民抗命行动,例如非法集会和占领,12%表示会参与更激进的抗争行动,亦有10.5%表示如果抗争行动遇到警方武力攻击会以武力反抗。
甚么因素可能令大学生参与政治行动更趋激进?研究调查大学生追求民主的动机,在因子分析(Factor Analysis)和项目同质性信度分析(Inter-item reliability analysis)之后,把追求民主的动机分为3个方面,分别是「维护民主价值」(alpha = .776)、「维护基本法一国两制下的香港地位」(alpha = .832),以及「守护被中央和香港政府打压的香港」(alpha = .899)。研究进行了回归分析(Regression),比较3个不同动机分别对参与和平和激进政治行动的影响。
守护香港不被打压
分析发现,「维护民主价值」和「守护被打压的香港」,对参与「和平示威行动」都有正面影响。至于「激进行动」,则与「守护被打压的香港」有正面关系,但与「维护民主价值」没有明显关系。同时,如果被访者越认为「维护基本法一国两制下的香港地位」是追求民主的动机,他们明显地越不倾向参与「激进行动」。
研究结果显示,「激进行动」与「和平示威」在参与动机上的分别,不在于有多支持一般的民主价值,而在于是否感受到香港被政权打压,以及对一国两制缺乏信心。大学生如果感受到政府的行动是对香港人的打压,行动会趋向激进,如果大学生对一国两制和基本法越缺乏信心,行动也会趋向激进。
不满一国两制地位被矮化
社会上,泛民舆论普遍认为政府提出司法覆核DQ议员是对反对声音的打压;人大释法以至一系列中央官员的言论,也被视为对香港在一国两制的地位矮化和冲击;而且,根据港大民意研究计画的调查,近年香港人对一国两制的信心也徘徊在回归以来的低位。相信如果政府在DQ议员后的「空窗期」推动争议性法案,有可能会带来新一轮的激烈抗争行动。
最新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