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杂志|深度参与开发 肩负四重任务 融资挑战最大 电力专家李锐波忆建大亚湾:艰辛却非常值得

2024-07-31 08:00

中华电力(中国)首任董事总经理李锐波博士细诉筹建大亚湾核电站的经历。 欧乐年摄
中华电力(中国)首任董事总经理李锐波博士细诉筹建大亚湾核电站的经历。 欧乐年摄

大亚湾核电站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最早期、最大型的中外合资项目之一。作为资深电力专家,中华电力(中国)首任董事总经理李锐波博士,深度参与了大亚湾核电站的开发建设。回顾那段艰辛却难忘的历程,从最初向广东供电,至其后的核电站项目,尽管困难重重,他认为「非常值得」,大亚湾核电站得以投产向香港输电,不仅是其职业生涯的重要里程碑,更是难得的挑战和机遇,让他可以为香港、广东乃至国家的能源安全作出贡献。

李锐波指,大亚湾项目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欧乐年摄
李锐波指,大亚湾项目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欧乐年摄
1985年1月初,罗兰士嘉道理勋爵(右二)率中电团队与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李鹏(右一)敲定合营合同内容,左二为李锐波。 受访者提供
1985年1月初,罗兰士嘉道理勋爵(右二)率中电团队与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李鹏(右一)敲定合营合同内容,左二为李锐波。 受访者提供

眼前77岁的老先生风度翩翩,言谈间蕴含深厚的学识涵养,流露出几分恬淡谦逊。人称「YB」的李锐波是电力专家,1976年加入中电以来历任要职,曾主管的工作包括集团策划、电力系统规划、电力系统调度、讯息科技、人事管理和内地业务等。1999年他成为中华电力(中国)首任董事总经理,专责为中电开拓和营运中国区业务,直至退休后仍担任中电控股集团非执行董事,为中电服务超过43载。他高度参与大亚湾核电站的开发建设,从合同谈判、系统设计,到担任广东核电合营有限公司董事,以及大亚湾核电运营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副董事长等,均扮演关键角色。

规模最大中外合资项目

李锐波回忆,大亚湾核电站缘起于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首年,中电时任董事会主席罗兰士嘉道理(Lawrence Kadoorie)及副总经理石威廉(William Stones)访问中国多地,为尚在兴建的香港青山发电厂寻找燃煤供应渠道,探讨「以煤换电」的可能性。其后他作为中电代表团一员,与当地电力部门商讨合作细节。1979年3月31日,中电正式与广东省实现电力互联,成为了改革开放后首间进军内地的外资电力企业。

打开供电合作大门后,中方和中电进一步深化合作,拟兴建大亚湾核电站及其配套的抽水蓄能电站,同时扩大向广东供电。双方原则上同意以中外合资方式合建和经营大亚湾核电站,并成立联合工作委员会,就系统设计、经济财务、选址和设备进行可行性研究。该研究获香港和内地政府认同后,双方展开合营合同谈判,并于1985年1月签订合营协议,成为当时规模最大的中外合资项目。

1985年2月9日,时任中电控股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石威廉(左)及时任广东核电合营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全国(右)签署购电合同。 受访者提供
1985年2月9日,时任中电控股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石威廉(左)及时任广东核电合营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全国(右)签署购电合同。 受访者提供
1980年,李锐波(右)乘卡车到大亚湾工地视察。 受访者提供
1980年,李锐波(右)乘卡车到大亚湾工地视察。 受访者提供

李锐波在过程中肩负四重任务,包括设计和规划电力系统、谈判合同、参与联合委员会工作,以及担任中电与内地相关部门和机构的沟通桥梁。他坦言,商议合同挑战最大,「大亚湾核电站总投资高达40亿美元,相当于1980年中国生产总值(GDP)的1.3%,而在1979年至1981年期间,中国外汇储备平均不足10亿美元,如此庞大的投资需要寻求境外融资。」

大亚湾作为内地首个大型商用核电项目,采用现代企业形式自主经营,意味须独立承担风险,融资担保成为难题;经冗长的协商后,国家愿意提供担保,由中国银行对外贷款,取得出口信贷和商业贷款,中电则承担长期购电责任。李锐波表示,国家还为项目提供一系列税务优惠,使营运成本降低,有利于控制电价,港人也因此获益。

以核养核滚动发展奠根基

经过7年艰辛努力,大亚湾核电站两台机组终于在1994年2月和5月相继投入商业运行,至今安全运作30年,零碳排放的核电使香港每年减少产生超过750万吨二氧化碳,为本港迈向碳中和目标作出重要贡献。与此同时,通过引进先进大型压水堆技术,中国取得核电设计、建设和运营的经验,培养了优秀人才,为「以核养核,滚动发展」的方针奠定根基。

互相尊重,求同存异,团结奋斗,达成共赢。李锐波忆述当年合作过程,直言有很多开心的经历和回忆。施工高峰期有超过1万名来自不同公司、国籍和文化背景的技术人员和工人参与,沟通和协调尤为关键。与中方的合作,他收获一段段宝贵的友谊,「面对反核潮,我们站在同一阵线;合同谈判时,我们需要为己方争取利益,虽有争论、面红耳热之时,但谈判后又一起谈天说地,我甚至邀请他们到家中作客。」

李锐波(左)与时任水利电力部副部长彭士禄(右)建立了深厚友谊。 受访者提供
李锐波(左)与时任水利电力部副部长彭士禄(右)建立了深厚友谊。 受访者提供

内地同事陪伴度中秋

李锐波笑说,内地同事富有人情味,举例当年的广东电力局副局长陈岗,得知中电团队因工作未能回港,主动陪伴他们共度中秋佳节。访问前夕,他获邀重访大亚湾,看到昔日的老朋友仍在,倍感亲切,但不免有些怅然,有人已经远去。他指着一张旧照,照片中正是他与中国核潜艇首任总设计师彭士禄,「彭士禄当年是水利电力部副部长,与我们一同筹建核电站。他能说广东话,我们是很好的朋友,可惜他已经辞世。」

回首往事,尽管面对重重艰难,但李锐波由衷认为「非常值得」。他说,「这无疑是我职业生涯中最重要的项目之一,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我庆幸能够参与这个对香港、广东乃至国家而言意义重大的项目。」他形容,那些经历让他得以深入了解国情,亲身目睹国家40年来的飞跃发展。

1985年1月19日,合营合同签署仪式后翌日,中电团队获已故国家领导人邓小平接见,那时正处于中英完成谈判香港问题的时期,而中电对大亚湾项目始终抱积极正面的态度。那次会晤中,邓小平对代表团说:「你们和我们一起合营建设大亚湾核电站,是一件了不起的事。」这也是李锐波心中对项目的注脚,标示了这段历史的深远意义。

已故国家领导人邓小平在合营合同签署仪式后,接见中电代表团。 受访者提供
已故国家领导人邓小平在合营合同签署仪式后,接见中电代表团。 受访者提供

发电容量过剩短暂 周全规划善用电力

大亚湾核电站投产后,有意见指中电发电容量过剩。李锐波解释只是短暂的现象,指当年中电已有周全规划,善用所有电力。

1994年,大亚湾两台核电机组先后投产,生产1800兆瓦电量,其中70%由中电购入,约1260兆瓦电量经专线输入本港电网。李锐波坦言,该些电量均在预期之内,「若刻意拖延第二台机组的投产时间,数字上看起来会好一些,但这违背经济原则。」

1985年1月18日,香港核电投资有限公司和广东核电投资有限公司签署合营合同,共同发展大亚湾核电站。 受访者提供
1985年1月18日,香港核电投资有限公司和广东核电投资有限公司签署合营合同,共同发展大亚湾核电站。 受访者提供

电量输送广东回馈港用户

为此,中电制订周详方案,妥善运用该些电量,包括取代使用燃油发电、排放较多的青衣发电厂,并将剩下电量输送至广东,按《管制计划协议》将80%供电利润回馈本港用户。

此外,中电在大亚湾购电合同上拟定了弹性条款。「考虑到核电站建设周期长,我们长期购电也有一定风险,所以制订了预防措施。现时回头看,这些情况从未发生。」

2000年,李鹏伉俪在北京接见中电代表,就大亚湾核电站投产后情况进行交流, 左一为李锐波。 受访者提供
2000年,李鹏伉俪在北京接见中电代表,就大亚湾核电站投产后情况进行交流, 左一为李锐波。 受访者提供

掌握国情「西电东送」赢先机

李锐波在中电长期负责集团的内地业务,曾领导和参与多项专案,使中电集团成为内地能源业的最大境外投资者之一,对国情有深入了解。

李锐波举例,1992年开始筹建「山东中华发电」项目,当时中国国债处高峰期,中电在外融资时面临很大困难,最后以有限度追索的项目融资安排,毋须国家担保,取得贷款。该项目与法国电力公司、山东电力公司等单位合作,总投资达22亿美元,在山东不同地区建设4座电厂,总发电容量达3000兆瓦,至今仍持续运营。

昔日内地西部大开发推行「西电东送」,中电把握先机,建立一系列投资项目,包括广西防城港电厂、贵州中电专案和陕西省神木电厂等。李锐波分享多年累积的经验和心得,认为在内地做生意,要了解国情,把握时机,选择的投资项目不但要为公司带来利益,并要为国家带来好处,达致共赢,才可以持续发展。

记者:林家希

摄影:欧乐年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