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医学院建立「鱼类过敏阶梯」系统 为鱼过敏患者提供个人化戒口建议

2024-07-16 12:49

中大医学院建立「鱼类过敏阶梯」系统为鱼过敏患者提供个人化戒口建议。谢宗英摄
中大医学院建立「鱼类过敏阶梯」系统为鱼过敏患者提供个人化戒口建议。谢宗英摄

鱼类过敏是常见的食物过敏,惟当中有人会倾向戒食所有鱼类。中大医学院今日(16日)公布研究发现,其实4成患者并不会对特定鱼类过敏,引起过敏的元凶是鱼肉所含的小清蛋白,不同患者对这物质的耐受性各异。

鱼过敏患者一般在2至3岁时开始出现过敏反应,大多数患者的病情至少持续至青少年阶段。过敏反应包括轻微的皮肤或肠胃徵状,以至足以致命的呼吸困难和过敏性休克。中大医学院雅丽氏何妙龄那打素慈善基金会儿科教授梁廷勋表示,鱼类含有丰富营养,包括蛋白质和 Omega3 等对儿童的成长至关重要。因此,需要找出方法有效评估鱼过敏患者能吃及不能吃的鱼类,藉此为他们提供适当和安全的临床建议。

梁廷勋(左2)表示,鱼类含有丰富营养,包括蛋白质和 Omega3 等对儿童的成长至关重要。谢宗英摄
梁廷勋(左2)表示,鱼类含有丰富营养,包括蛋白质和 Omega3 等对儿童的成长至关重要。谢宗英摄

发现鰂鱼、鲶鱼和鲩鱼致敏度最高

中大医学院过敏症团队招募了249名鱼过敏儿童患者,进行皮刺测试及量度血液中对多种鱼类的特异性IgE 浓度(一种与过敏相关的抗体),并记录他们的病历,以及自从出现鱼过敏反应以来进食一系列海鲜的情况。

结果发现,40%的鱼过敏参与者对至少一种鱼类有耐受性。团队透过收集参加者对不同鱼类的特异性 IgE 浓度,分析他们对各种鱼类的相对耐受性,从而建立了一套「鱼类过敏阶梯」系统,发现鰂鱼、鲶鱼和鲩鱼的致敏度最高,最低致敏度的则是鳕鱼、大比目鱼、三文鱼和吞拿鱼。

致敏度差异视乎鱼肉内小清蛋白水平

中大医学院儿科学系研究助理教授卫懿欣指,鱼类之间的致敏度差异源于鱼肉内所含的小清蛋白水平,当他们透过口服激发测试诊断病人是否鱼过敏时,能够先从致敏度较低的鱼类开始,将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的风险减至最低。

梁廷勋补充称,部分鱼过敏患者,对致敏度低的鱼类有耐受性,亦有人能耐受甲壳类或贝类等海鲜。他建议曾出现鱼过敏患者在指导下进食不同的海鲜,以改善营养摄取情况。

记者:谢宗英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