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杂志|工人心存侥幸酿危机 沙井意外频现 守则培训待完善

2024-05-29 08:00

劳工处正修订密闭空间工作守则,劳工团体希望当局从多方面彻底完善守则。
劳工处正修订密闭空间工作守则,劳工团体希望当局从多方面彻底完善守则。

酿成2人死亡的沙田源禾游乐场沙井意外发生超过1个月,劳工处等仍在进行调查,惟针对近年发生多宗涉及沙井的密闭空间严重意外,劳工处正修订相关工作守则。多个劳工团体及工会欢迎当局引入科技设施辅助的初步修订,但希望当局全面检讨及加强安全设施,如扩阔沙井、增加上下游通风,以及加强急救训练等。不过有安全顾问指,意外频生的终极原因与工人仍抱「做了几十年都无意外」的侥幸心态有关,促当局就密闭空间定义,并加强培训,彻底完善密闭空间工作守则,保障工人性命安全。

过去3年,本港发生3宗涉及密闭空间的夺命意外,酿6人死亡,早于去年9月西九龙柯士甸道西地盘意外后,劳工处已着手修订密闭空间工作守则。据知,今年初当局已完成修订初稿,加入「安全工作系统」及「管理制度」章节,并引入科技产品,除规定承建商须记录工人进出密闭空间时间,并于出入口拍摄,亦须按工程需要为工人提供随身摄录机等,而工人亦须配备随身动态感应警报器,若不适晕倒,可及时通知召援。

过去3年,本港发生3宗涉及密闭空间的夺命意外,酿6人死亡。
过去3年,本港发生3宗涉及密闭空间的夺命意外,酿6人死亡。

对当局修订守则之际,上月沙田再发生同类意外,香港建造业总工会安全顾问李光升促当局重新审视修订版的守则并「加辣」,他批评,当局早于2000年编订的守则颇为粗疏,而早前修订的章节亦欠技术指引,形容是「抓不到痒处」。他举例,工人进入沙井工作,除要确保施工的沙井安全及通风,亦要预防有毒气体如沼气及硫化氢,可能由上游及下游的沙井涌入,认为守则应加入要求,施工期间应同时开启上下游沙井盖,并用抽风机确保空气流通,保障沙井内工人安危。

参考内地开启上下游沙井

李补充,其实内地及外国都有不同的密闭空间安全标准及指引,他以施工时开启上下游沙井的做法,于内地早已实行,亦证实有效,强烈建议港府引入。对修订版守则采用摄录系统,他指除拍摄出入口,更应全程摄录工人于沙井工作情况,包括施工前进行空气测试等。同时他亦关注沙井内的照明情况,建议订立最低照明亮度。

据现行法例,进入密闭空间工作的工人须具备「核准工人证明书」,事前承建商须委任合资格人士进行风险评估,并按评估制订安全措施,如使用气樽和安全吊带。不过,李指有工人反映,现时沙井入口狭窄,背气樽进入沙井十分麻烦,希望当局可于未来筹划新发展区时采用较阔的沙井。他称,沙井口若达800至900毫米阔,即使工人背着气樽进入,仍有较充裕的空间。至于现时各区已安装的沙井因较难改动,未来还需加强工人的安全培训。

李光升指现时的沙井出入口狭窄,工人背气樽进入甚为不便,盼当局扩阔入口。
李光升指现时的沙井出入口狭窄,工人背气樽进入甚为不便,盼当局扩阔入口。

工业伤亡权益会总干事萧倩文则关注,于沙井等密闭空间工作属高风险,认为当局须确立密闭空间工程呈报机制,让当局知道全港正进行相关工程的地方。她续称,机制下承办商须呈交工程计划书,当中包括工程内容、期限,并列出安全措施。她指,理解劳工处人手有限,难以巡查所有工程,而呈报机制的重点不是执法,而是让工程于劳工处记录在案,警惕承办商认真执行,一旦发生意外,若揭发安全措施「有写无做」,便可作出检控。

地盘工会理事阿明则指,因应密闭空间工作风险极高,渠务署于2022年推出「密闭空间工作的安全监督」,现时属渠务处的密闭空间工务工程须按该指引施工。他称,该指引严谨,订明进入沙井的工人,须取得「渠务密闭空间核准资格」,地面则要有工地负责人、地盘监督人员、指定合资格人士、独立检查人员、承建商代表及候命人员的6个单位在场监督。不过有承办商指,现时行内拥有「渠务密闭空间核准资格」的工人不多,加上培训不足,令人手极度欠缺,忧影响工程进度。

有前线工人指,不少新人加入密闭空间工地清洁工行列,但因培训不足,低估危险性。
有前线工人指,不少新人加入密闭空间工地清洁工行列,但因培训不足,低估危险性。

工会倡呈交「风险评估」以便追究

阿明又指近年于私人密闭空间工地,常出现密闭空间核准工人兼任候命人员,但候命人员主要驻守地面,负责与沙井内工人联络沟通,以便发生事故即时救援,希望当局于修订时列明不可由工人兼任。他又希望当局就密闭空间作出明确界定,因现时有工地负责人贪图方便,将密闭空间列作一般工地。要堵塞漏洞,他希望守则加入要求工地负责人须呈交「风险评估」,列出评定为不属密闭空间的原因,以便日后发生事故可作追究。他称,一般认为电线井风险不高,但若内藏死老鼠或其他污物,亦可能因腐化产生硫化氢或沼气,不能大意。

阿明又指,人手短缺下不少新人入行,有人于社交媒体散工群组招工,包括于密闭空间工地工作的清洁工,吸引不少跟车或送货工人转职,但该批「新人」欠缺培训,往往低估密闭空间危险性,过去曾有人不知危险进入沙井捡拾物品而发生意外。立法会议员林振升强调,从管理上,管工有责任守护工人性命,施工时要严格执行安全指令,如只准有认可资格人士才可进入沙井,有需要可在沙井贴警告字句,并要求工人进入沙井前要报告上司,即使获批准,亦要经勘查确认沙井安全才可进入。

李光升亦留意到,个别老师傅仍抱「做了几十年都无意外」的侥幸心态「搏一搏」,更指由这些工人带领新人,恐成为意外根源,认为要加强工人安全意识的培训。他希望,当局认真考虑及采纳上述建议,以完善密闭空间工作守则,避免同类事故重演。

劳工界指,工地要订立严格守则,工人进入沙井前须经批准,并确认沙井安全。
劳工界指,工地要订立严格守则,工人进入沙井前须经批准,并确认沙井安全。

新修订守则加入多项监测元素

劳工处回覆指,计划在本月内发出经修订的《密闭空间工作的安全与健康工作守则》,会加入新元素,包括要求东主或承建商,于工作期间拍摄密闭空间出入口,监督工作人员有否执行和遵守安全措施;另新增评估相关工作是否属地底喉管工作的考虑因素,加入详细的密闭空间危险评估表格,以及加入密闭空间工作常见的有害气体及空气监测警报资料,以便作出预防。

另外,处方亦加强就密闭空间工作的执法行动,今年截至上月已进行12宗检控,而2022年至2023年则共进行42宗检控。

源禾路2意外毁4家庭 遗属盼杜绝同类事故

距源禾游乐场不远的源禾路体育馆外污水渠,2006年亦曾发生意外,有2名工人吸入有毒气体死亡。连同上月2死事故,2宗意外毁了4个家庭,遗属仍未走出丧亲阴霾,惟盼同类事故不再发生。

上月意外中其中1名死者李凯威,生前与父亲居于马鞍山,工业伤亡权益会于事发后一直跟进李爸爸情况。工权会总干事萧倩文日前曾联络李爸爸,她引述对方指近日心情烦乱,对儿子发生意外一直未能释怀,但希望当局吸取教训,加强工人进入沙井等高危工地工作的安全守则及设施要求。萧又称,李爸爸最希望知道儿子为何会进入沙井,亦称最难过是,至今连儿子死亡时间仍不知道,盼有人告知,解开心结。

上月意外身亡工人李凯威的父亲至今仍未释怀,盼知悉事故真相。
上月意外身亡工人李凯威的父亲至今仍未释怀,盼知悉事故真相。

至于2006年的意外,发生于当年7月31日晚,两名工人黄强和张树雄于源禾路体育馆对开污水渠工作时晕倒,其后送院证实死亡。据知,两死者遗下妻儿及高龄父母等至亲,工权会其后亦作跟进。上月两死意外发生后,萧倩文联络上张树雄的家属,她称事隔多年张的一对子女已长大成人,遗属生活稳定,惟对方一直未走出心理阴影,每当得悉发生工业意外酿成人命伤亡都感到不快,亦对上月的沙井密闭空间意外痛心,衷心盼望工人注重安全,当局亦加大力度推动工业安全。

中小企缺资源添器材 议员:CITF可作支援

应用科技加强密闭空间工作安全事在必行,惟现时「痛点」是中小企欠缺资源添置器材,有议员指「建造业创新及科技基金」(CITF)可作支援。

现时超过3000万元的工务工程已全面应用安全智慧工地系统,惟私人工程采用智慧工地设施仍未普及,立法会人力事务委员会主席林振升称,中小型工程承办商对采用科技有保留,除因欠缺资源,亦因公司人手有限,无馀力搜集产品资料,更担心「买了后不懂使用」,需要再花钱请人教学培训,增加营运成本。

林振升呼吁中小型承办商申请「建造业创新及科技基金」,添置科技器材。
林振升呼吁中小型承办商申请「建造业创新及科技基金」,添置科技器材。

他指,政府的「建造业创新及科技基金」应可提供协助,现时该基金除资助采购系统费用,亦包括因使用系统需提升的网络容量、额外增聘维护人员、技术支援及采购支援等。因应中小型承办商人手有限,他建议,政府协助收集常用的密闭空间科技产品资料,如售价及培训费用,为业界提供套餐式计划,方便中小企选择采购。

港府于2018年成立10亿元的「建造业创新及科技基金」,至2022年至2023年《财政预算案》再注资12亿元,至今年2月,基金已批出逾3700份申请,涉及11.5亿元资助。对该基金拨款额已过半,他认为若业界能通过基金提升工业安全,希望日后政府能为基金「加码」,让更多中小型承办商受惠。

记者:关英杰

------------------------------------------------

紧贴最新最快新闻资讯,请立即下载星岛头条App:https://bit.ly/3Q29Vow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