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杂志|民生服务不便 借镜内地「适老化」改造 扩阔港「银发经济」提升长者福祉

2024-02-08 08:00

本港在长者政策上尚待完善,政府预告今年成立「银发经济顾问小组」。
本港在长者政策上尚待完善,政府预告今年成立「银发经济顾问小组」。

去年《施政报告》提出促进「银发经济」发展,预告成立「银发经济顾问小组」。有学者指,本港人口持续老化,安老服务和配套逐渐追不上,政府推出的补救措施集中在医疗和社区服务,但在其他民生面向,如日常场所、交通和科技服务等,大多未有针对长者的特性进行「适老化」改造,「便民」但不便「长者」。参考上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学者指,政府不宜将银发经济单纯定义为商业活动,建议参照内地拓宽涵盖范围,鼓励社会设计和推动符合长者实际需要,并有助提升生活质素的产品。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提出与银发经济相关的26项措施,部署优化老年健康和照护服务、丰富老年文体和旅游服务业态和打造老年宜居环境等。国家发改委副秘书长张世昕指,随社会发展水平提升,长者对提高生活品质的需求增加,「特别以『60后』为代表的『新老年群体』,需求结构从生存型转变为发展型。」长者的需求从「衣、食、住、行」和健康,到文娱康乐和体育等;从关键小事提升幸福感,以供给创造需求,有助建设银发经济产业体系。
 

《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节录
《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节录


对比本港,目前未有制订完整的长者政策。岭大亚太老年学研究中心总监陈泽群教授说,确实有全盘计划的必要性,因长者的体力、认知和行动上与一般市民不同,「试想像20年后香港每100人便有30多人是65岁或以上长者,不少人需以轮椅或其他辅助行动的器材出入,现时交通设施不足以应付。」

陈提到,长者常抱怨难预约诊所或医院服务,医管局虽增强网上预约服务,但大多长者不懂得网上预约,需要子女或社工等第三者代劳,即使改以传统电话预约,惟热线长期无法接通。他坦言,现时政府的「便民」措施不一定「便长者」,尚有改善空间,但公营服务鲜有渠道给使用者反映意见,长者不满亦难作投诉。

他再举例,社会福利署的「长者资讯网」设有社区券认可服务单位搜寻器,惟没有罗列和比较机构的服务重点,使用者需要逐一搜寻各机构的服务内容和价钱,「非常不便于使用者,当拿到这10多20页的资料后,要再致电至各机构了解详情。」他说,不少照顾者和长者无从入手,最终选择离寓所最近,但未必是最合适的服务。
 

科技日新月异,也为长者带来不便。
科技日新月异,也为长者带来不便。


另外,简单如日常购物上,现时市民去超市也容易因地方狭窄,撞到货架,对长者更是考验。国务院《意见》其中一项措施便提到,要「引导日用产品实体店合理布置,并鼓励商场、超市等开设老年专区或便捷窗口」,也被认为有参考性。

岭南大学副校长、林文赞比较政策讲座教授莫家豪指,本地安老服务不差,惟人口日渐老化,服务和配套追不上,「若以社会政策角度,香港安老服务几乎是最后端,已去到医疗层面。」

内地鼓励社会设计等

陈泽群坦言,香港医疗服务和社区支援服务长期不足,政府提出的都是「补救性」措施,并透过社区照顾券的方式,让私人机构和社企等提供支援服务。不过,他接连提出疑问,「服务质素好不好?有否系统性监察?不知道,现时只可说有提供服务,但实际使用上仍存在问题。」

有资讯科技业人士指,内地的流动应用程式、网页以及电话热线,大多有进行「适老化」改造,如以简洁界面和较大的字体为主,目标让使用者以最少指令得到所需服务,部分更设有「一键转接」客服中心的功能,在热线中心提供特定「通道」给长者,让其来电可以更快被客户服务员接听。
 

国务院上月公布《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
国务院上月公布《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


翻查资料,国务院2022年发布《「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包括营造老年友好型社会环境,提到公共服务应为长者保留人工窗口和电话专线,并鼓励企业在网络服务应用「关怀模式」和「长辈模式」等。截至去年7月,内地工信部已推动改造1756个长者常用的网站和流动应用程式,其中有企业推出长者视讯专线,而当地讯商亦承诺长者拨打热线不再需要按数字选择服务,可直达客户服务员。

据了解,本港仅少数企业有专门为长者设特定客户服务。有意见认为,香港经济奉行自由市场原则,本质上难如内地般出台新政策,便获企业一呼百应。有科技业人士坦言,为特定群组制订程式或网页不牵涉复杂技术,香港较少见乃因企业的商业决定,「内地国企会主动配合政府政策,但香港除非企业好有心,无诱因下大多不会投放资源作优化。」

莫家豪则指,银发市场有不同面向,很多长者依然健壮,「以不同方式让他们保持活跃,例如容许工作上的延任、推行永续教育等,也是一种银发市场的可能性。」

综观两地「银发经济」措施,有学者认为,香港目前解读的阔度不足。陈泽群以相关官员上月书面回覆立法会议员提问为例,当中回应将银发经济视为商业活动,提及消费者权益和防骗意识等经济面向,较为单一,「如果我们将长者当作消费者,因为有利可图而推出产品,这样的银发经济太市场化,是只为中高收入长者而设的银发市场。」

陈认为,主理的官员需要多认识银发经济,内地提出的概念是通过了解长者的需要,例如医疗、居家安老、旅游、文化、上网和送餐服务等,推动有助提升长者生活质素的产品,「在满足长者需求的同时,让其他机构一同参与,带动社会的经济发展,含意上比香港阔很多。」
 

去年《施政报告》预告将设立银发经济顾问小组。
去年《施政报告》预告将设立银发经济顾问小组。


商经局拟成立顾问小组

商经局正筹备成立「银发经济顾问小组」,莫提到,成立顾问小组是推动发展的其中一个方向,但在聆听业界意见和提出建议后,要成为政策的导向,作出宣导;政府作为政策的牵头人,可与非政府机构(NGO)、大学团体和企业等推动产学研合作,因应长者的需要设计科技、娱乐等可能性,让长者老有所依、老有所长。

陈泽群期望,小组的成员除了工商界人士,也会邀请社会服务界和基层人士,「否则我们纯粹是投机者,以利益为主。」他强调,应把银发经济和社会发展放在一起探讨,才能较全面推动银发市场和不同服务的发展,让长者成为最终得益者。
 

有学者指,本港的安老服务未能追上人口老化的速度。
有学者指,本港的安老服务未能追上人口老化的速度。

聚焦多样化需求 鼓励拓展文娱产业

《意见》提出聚焦长者多样化需求,培养潜力产业,鼓励拓展旅游服务业,推出怀旧游、青春游等主题产品,以及完善老少同乐的酒店住宿设施等,并建议发展面向长者的文学、广播、影视,鼓励出版适合长者的大字本图书,并支持老年文化团体和演出队伍交流等,以丰富长者文体服务。有学者认为,本港在两方面均有进步空间。

香港理工大学酒店及旅游业管理学院教授洪琴指出,长者有不同的年龄群、经济状况、生活习惯和兴趣爱好,意味着休闲旅游产品和服务需要更多元化,「香港在长者文娱体育和旅游服务上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莫家豪曾与团队推动年龄友善城市,并设计了「耆乐.童游」纸牌游戏。他说,不少长者都愿意作新尝试,建议玩具商可开发跨代共融的游戏,让长者和子孙一起游玩。

此外,莫提到,目前大湾区短线团受到退休长者欢迎,如香港善用资源,可以推出以长者小时候经历为主题的本地游,或带他们到珠三角地区寻根等,「我相信能吸引老友记,从前快乐的回忆也可帮助他们改善精神健康,玩完后与其他长者分享也有共鸣感,不会感到寂寞。」
 

有吞咽或咀嚼困难的长者可通过软餐,重拾饮食乐趣。
有吞咽或咀嚼困难的长者可通过软餐,重拾饮食乐趣。


扩大「老年助餐」 港制标准积极推广

《意见》也提出长者饮食议题,指为解决长者居家就餐的困难,需要扩大「老年助餐」服务,包括引导餐饮企业和慈善机构发展老年助餐,并鼓励外卖平台、物流企业等参与配送。本地虽未有就长者膳食的产业链,但社福界与大学团队已就「照护食」制订标准,近年正积极推广,有连锁快餐店计划未来推出相关产品。

香港社会服务联会去年与中大和港大团队合作,制定本地化的《照护食标准指引》,社联共创点子汇主管卢惠敏指,《指引》将不同食物和饮品的状态划分为9个等级,并提供可行的烹调方法和测试方法,让相关人员可以更准确地制作适合不同吞咽或咀嚼困难人士的饮食。

卢惠敏提到,近年团队积极进行公众教育,并向食肆和餐厅等推广照护食,「始终做生意要考虑市场上有多少需求,何时有回报等,目前有提供照护食的餐厅规模不大。」不过,她提到,已有连锁快餐店计划在门市和网络平台推出软餐,「希望有关制品能在香港普及化。」

记者:林家希


《星岛头条》APP经已推出最新版本,请立即更新,浏览更精彩内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