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的事|沙田黄竹洋村全日靠2.5班车出入巿区 村民买餸团年 徒步上坡如苦行僧

2024-02-08 07:00

黄竹洋村属沙田火炭与针草坳之间一个乡村,除私家车及的士直接抵达外,村民每日依靠一条专綫小巴的两班半来回车次出入巿区,由于班次不足满足实际需求,导致村民在新年期间出外购买日用品或食品,煮大餐与家人食团年饭,只能徒步半小时上落山,甚至在黑雨台风悬挂期间变成断绝通讯的孤岛,有区议员指近年越来越多巿民取道黄竹洋村行大帽山远足,加上村内8、90馀岁长者人数不少,车次有加密需要。

黄竹洋村位于火炭渠上游的半山村落,至今已有300馀年历史,距离骏洋邨等巿区仅1.3公里,但全属上坡山路,部分更是单线双程的车路,坡度陡削,除非年青人有足够体力徒步花半小时上落坡,否则村民不得不依靠私家车或专綫小巴代步,现时能够接通黄竹洋村以至沙田巿中心的公共交通,仅得专线小巴60K的特别直通车班次,分别于早上7时05分由村口开出单程、早上10时15分来回程、晚上7时10分来回程共2.5班回来车次进出巿区,若错过任何一班,只能白白在原地点等待数小时上车,又或召的士直达,但村民反映不少司机嫌弃路程近、陂度大,去到目的地后空车返回,最终拒载或半途弃乘客于路边。

火炭黄竹洋村位于沙田火炭与针草坳之间一个乡村,迄今已有300馀年历史,目前人口约有200多人。(莫家文摄)
火炭黄竹洋村位于沙田火炭与针草坳之间一个乡村,迄今已有300馀年历史,目前人口约有200多人。(莫家文摄)
黄竹洋村相传由约10名祖籍广东五华戴姓人士于清朝乾隆年间建立,原居民多为姓戴。(莫家文摄)
黄竹洋村相传由约10名祖籍广东五华戴姓人士于清朝乾隆年间建立,原居民多为姓戴。(莫家文摄)
随着人口老化,黄竹洋村内八、九十岁长者比例不低,部分人甚至过百岁。(莫家文摄)
随着人口老化,黄竹洋村内八、九十岁长者比例不低,部分人甚至过百岁。(莫家文摄)
村内早上繁忙时段只有7时05分一班车。(读者提供)
村内早上繁忙时段只有7时05分一班车。(读者提供)
早上7时05分的小巴定必满座由黄竹洋村开出。(读者提供)
早上7时05分的小巴定必满座由黄竹洋村开出。(读者提供)

93岁戴伯伯逢周一至周六早上7时许便乘搭专綫小巴60K前往沙田饮茶,再一次过买入数斤菜,逗留沙田街巿2个多小时,至早上10时15分在沙田新城巿广场站头乘搭小巴返家,万一错失班次,便要截的士或召村民开私家车接载,甚为不便但无奈只能习惯,「平日出街买菜先可以有餸返嚟畀姐姐煮,坐喺街巿等车个几钟吹风,都等到惯咗咯。」

平日负责照顾94岁婆婆的外佣,忆述初来港1个多月时因人生路不熟,被的士司机哄骗落车的经历,至今仍然沥沥在目,「喺沙田街巿打的返屋企,司机开车半途抛低我哋,话太远唔载我哋上去,结果打畀同乡求救,成个钟先返到入村!」外佣称被司机赶落车后,连忙致电予村长戴伟国的外佣同乡,经一轮沟通及找寻,才确认两人拉着买餸车,呆站在黄竹洋村径山腰斜坡,结果在村长的帮忙下,一行三人花费整整一小时才能成功返回村口。「我哋呢条村后生仔都搬出去做嘢,得返200几人,好多都系八、九十岁长者,佢哋真系行唔到咁斜嘅山坡,只能坐小巴,但系班次咁疏,实有人搭唔到,结果就系迫老人家(新年)留喺屋企。」村长戴伟国道。

68岁村长戴辛有买餸返回黄竹洋村时,亦要徒步半小时手拉买餸车爬坡返村。(莫家文摄)
68岁村长戴辛有买餸返回黄竹洋村时,亦要徒步半小时手拉买餸车爬坡返村。(莫家文摄)
93岁戴伯伯称已习惯在沙田街巿买餸后呆坐数小时等车返家。(莫家文摄)
93岁戴伯伯称已习惯在沙田街巿买餸后呆坐数小时等车返家。(莫家文摄)
村内居住十多年的Thomas指小巴早上7时05分的车次无法符合上班族的需要。(莫家文摄)
村内居住十多年的Thomas指小巴早上7时05分的车次无法符合上班族的需要。(莫家文摄)
两名村长期望区议员庞爱兰(粉衫)在区议会中向运输署申请加密车次。(莫家文摄)
两名村长期望区议员庞爱兰(粉衫)在区议会中向运输署申请加密车次。(莫家文摄)
94岁婆婆(左)与外佣在沙田街巿打的,中途被司机弃下山腰中斜坡,右面为协助村民的区议员庞爱兰。(莫家文摄)
94岁婆婆(左)与外佣在沙田街巿打的,中途被司机弃下山腰中斜坡,右面为协助村民的区议员庞爱兰。(莫家文摄)

外籍居民Thomas在黄竹洋村居住10多年,自言爱上村落的宁静,但指小巴早上7时的班次,对于打工族而言太早,只能选择徒步下山或开车,认为小巴营办商应考虑加密繁忙时段直通车班次。

沙田区议员庞爱兰表示,2014年成功向运输署及小巴营办商争取60K小巴加开黄竹洋村直通车班次,居民雀跃万分,时至今日,小巴班次开始不敷应用,加上近年越来越多行山客选择在沙田乘车到黄竹洋村口,再沿山路前往麦理浩径或大帽山,加密班次对村民或巿民有绝对需要,建议可加密60K小巴早上繁忙时段及下午时段特别直通车共3班车次,以及考虑将814专綫小巴加开途经黄竹洋村站口,以应付实际需求。

运输署回应今年1月下旬曾派员实地调查,结果显示第60K号线现时3个班次的最高载客率分别约六成、两成及八成,现有服务大致可配合乘客需求。

就有关新界专线小巴第814号线(丽坪路—沙田(白鹤汀街)(循环线))绕经黄竹洋村的建议,鉴于将该线改为途经黄竹洋村会大幅增加现有的车程,并会影响现有乘客,故署方未能支持有关建议。

发言人称会继续密切留意上述地区的客量变化,适时与专线小巴营办商检视有关服务安排,以满足乘客的需要。

--------------------------

《星岛申诉王》推出全新项目「区区有申诉」,并增设「我要赞佢」栏目,现诚邀市民投稿赞扬身边好人好事,共建更有爱社区。立即「我要赞佢」︰ https://bit.ly/3uJ3yyF

《星岛头条》APP经已推出最新版本,请立即更新,浏览更精彩内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