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杂志|新濒危动植物受管制名单下周生效 有表列雀鸟在港泛滥非「真濒危」

2023-12-05 08:00

政府10月中刊宪,修订《保护濒危动植物物种条例》的附表1及3,以反映《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最新的濒危物种受管制名单;渔农自然护理署发言人指,《公约》在香港透过《条例》实施,因此后者会因应前者的最新要求不时更新。

据渔护署网站显示,《公约》按物种受国际贸易威胁的程度,将近4万种濒危动植物列入3个附录内。附录1包括逾1000个濒临绝种的高度濒危物种,禁止作商业性贸易;附录2列出超过3.7万种物种,若不严加管理贸易,有可能出现绝种危机,故其贸易受到许可证制度管制;附录3则涵盖个别缔约国要求国际合作管制其贸易的物种,相关贸易必须附有准许证或来源地证明书。

近年金鱼街开始售卖蜥蜴、蛇、龟及蛙类等物种。
近年金鱼街开始售卖蜥蜴、蛇、龟及蛙类等物种。

商业用途须申管有许可证

根据《条例》,新管制措施将于本月15日生效,凡管有附录1或附录2物种的野生活体标本作商业用途者,需在3个月宽限期内申领管有许可证。

香港两栖及爬虫协会领养部干事黄朗研指,名单反映该些物种的贸易在国际间频繁,令它们更加濒危,当中新加入列表、濒危程度升级的物种有近70%都是爬行动物。他指,是次修订后新列入附录1的3个物种(阿德莱德蓝舌石龙子、科拉泥龟及瓦拉塔泥龟)较少作为宠物饲养,惟新列入附录2的物种当中,包括多种香港常见的宠物,例如中国水龙、枫叶龟、拟鳄龟、地图龟及俗称「蛋龟」的动胸龟等。

他以常在旺角金鱼街见到的枫叶龟为例,此物种不吃龟粮,也不习惯被困住,人工饲养死亡率偏高,惟人们却以「集邮」的心态收藏及管有,令其濒危程度越来越高。

过去常有动保团体认为,更新受管制名单会令物种成为商家「狙击」的目标。城大海洋污染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梁美仪教授举例,三线闭壳龟(金钱龟)及大头龟有药用价值,当数量越少,价钱就越高,变相不法商人捕猎的诱因便越大。他强调,政府必须保密该些物种出没的地方,政府资料库内的相关数据只可供环保人士及专家申请查阅,「如果普罗大众知道物种分布,就好容易一网打尽。」惟他指,更新名单利多于弊,能加强对受影响物种的保护。

香港两栖及爬虫协会领养部干事黄朗研指,名单反映该些物种在国际间被频繁贸易。
香港两栖及爬虫协会领养部干事黄朗研指,名单反映该些物种在国际间被频繁贸易。

「歌后」白腰鹊鸲限贸易

可是,受管制名单只针对国际贸易,相对不全面。有专家指,因为破坏栖息地、气候变化等其他因素而濒临绝种的物种,或会因此榜上无名,亦有新「上榜」的物种并非受到濒临绝种的威胁,单纯需要透过名单遏止过度频繁的贸易。

香港观鸟会总监余日东举例,新列入附录2的「白腰鹊鸲」没有被列入国际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简称红皮书)当中,却因为国际贩卖活跃而受管制。据他了解,白腰鹊鸲因为歌声动听,在东南亚颇受欢迎,「人们喜欢听它唱歌,甚至举办白腰鹊鸲歌唱比赛,赢家会有奖金。」他指,不少人因而刻意捕捉白腰鹊鸲,更有些国家原生的白腰鹊鸲被抓光,要从其他国家进口原属自己的雀鸟,各国才制订不同名单压制相关贸易活动。

被新增在附录2的白腰鹊鸲,近年在港数量越趋增加。
被新增在附录2的白腰鹊鸲,近年在港数量越趋增加。

翻查资料,白腰鹊鸲原产地是印度、印尼及马来半岛一带,从90年代开始引入香港、夏威夷和台湾作宠物鸟,贸易更引发后者生态灾难,近10年数量倍增至分布全台。余日东指,相关情况也有机会在香港发生,目前本地已有类近趋势。他解释,白腰鹊鸲不是本地原生雀鸟,但其习性不会迁徙,香港自约30年前开始有相关记录,估计是宠物走失或主人弃养刻意放走,「90年代在狮子山郊野公园一带发现几只经常出没。」

他指,香港观鸟会有针对本地野生雀鸟制订鸟类名录,会把白腰鹊鸲当作走失的「逸鸟」,「好多逸鸟最后都会消失,可能是不适应、没有人喂饲、不懂觅食等,但不幸地,白腰鹊鸲在过去数十年都有记录。」他直言,此代表白腰鹊鸲能在香港生存,甚至繁殖,「好难几十年来都是同一批雀,通常没那么长命。」他补充,观鸟会近年作全香港调查,发现本地白腰鹊鸲族群已扩展至西贡,如大埔滘、城门谷、大网仔、北潭涌及蚝涌等也有记录,「西贡从来都没有记录,现在很多地方也有。」

港府早在2016年推出《香港生物多样性策略及行动计划》,图为时任环境局局长黄锦星(右)和时任渔农自然护理署署长梁肇辉(左)。
港府早在2016年推出《香港生物多样性策略及行动计划》,图为时任环境局局长黄锦星(右)和时任渔农自然护理署署长梁肇辉(左)。

外来入侵物种成新威胁

国际贸易影响本地原生物种的情况可大可小,过去渔护署亦曾针对外来种入侵作出「移除」行动。环境及生态局改组前的「环境局」,早在2016年开展第一期「生物多样性策略及行动计划(BSAP)」,当中指出「外来入侵物种」属其中一项挑战及威胁,并列明要研究相关物种在本港造成的影响,针对目标物种实施监察、管理及控制计划。梁美仪指,现时政府正草拟第二期BSAP,集合多个范畴的专家一同研究科学数据,如物种数量、本地分布及全球分布情况等,再进一步制订保育计划及更新名录。

各个专家指,港府近年已大力打击非法走私活动,如BSAP中的「行动及具体行动清单」涵盖4大范畴,包括加强保育措施、生物多样性主流化、增进知识及推动社会参与,当中更有中期至长期目标,编制本港受威胁物种名册,以便为保育行动提供指引。惟黄朗研指,商家贩卖动物的手段同样「有进步」,如在社交平台打谐音、不以数字标示价钱,甚至用「蜥蝪吃了五千只蟋蟀」等代号避开人工智能的追踪,期望政府牵头以外,也要教育市民不要进行非法买卖,共同保育动物。

多种香港常见的宠物也被列入附录2,包括图中的中国水龙。
多种香港常见的宠物也被列入附录2,包括图中的中国水龙。

二级濒危动物植晶片可合法领养

有专家担心,把更多濒危物种纳入受管制名单,会降低市民领养相关动物的意欲。

据了解,列作一级濒危的动物都不可领养,政府部门截获非法走私来港的一级濒危动物后,会将其交由相关团体饲养直至另行通知,至于二级濒危动物就要植入晶片才可以合法领养。香港两栖及爬虫协会领养部干事黄朗研解释,来源证明等同物种的「身份证」,但走私来港的动物没有证明,变相无法被人领养,当其原生地又不愿意接收,动物等同没有出路,直至多年前有动物团体跟渔护署协商后,得出植入晶片的解决方案,令它们可以被领养。以该协会为例,会方会请兽医为动物植入晶片,并发出连同9位数字晶片编号的证书,让动物有「身份证」寻找主人。

惟他指,由于协会属义务性质,而植入晶片的费用要由「未来主人」支付,当人们知道有「额外收费」就会降低领养意欲,转为到坊间购买已有来源证明的动物。他希望,大众可以更加支持「领养代替购买」,令更多非法来港的动物觅得新家园。

曾有学者追踪本地野生大头龟,发现有龟只遭人捉走贩卖,更声称是人工饲养。
曾有学者追踪本地野生大头龟,发现有龟只遭人捉走贩卖,更声称是人工饲养。

商家非法售濒危动物  讹称人工饲养避法网

坊间有不少商家声称动物是「人工繁殖」及「人工饲养」以逃避法网,有学者希望,港府能够堵塞漏洞,加强巡查。

城大海洋污染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梁美仪教授分享,过去曾有学者追踪本地野生大头龟,发现有已被其标签的龟只遭人捉走贩卖,更声称是人工饲养。他指,当时犯人被告上法庭,学者为了证实涉案的龟只是野生而非饲养,利用科学方法「同位素分析」作食性研究加以举证。他解释,最常见的碳原子质量数为12(碳12),也有碳13及碳14等同位素,如果龟只有不同进食习惯,反映的碳13讯号也会不一样;学者先分别研究野生及人工饲养龟只的碳12及碳13、碳14及碳15的讯号比例,再计算涉案龟只的讯号,证实为野生大头龟,法官最终判定被告有罪。

梁美仪重申,上述例子说明即使立法监管也非十全十美,如果有人不怀好意、作奸犯科,依然有机会走私或非法贩卖濒危动物,「市场上依然有人出售金钱龟及蝾螈,单凭肉眼很难分辨是饲养或野生。」他期望,相关部门多作巡查及抽样检验,并加强渔护署的执法权力,大力打击罪案。

记者:仇凯瑭

 

《星岛头条》APP经已推出最新版本,请立即更新,浏览更精彩内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