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杂志︱非法代办乱象丛生 租借地址助申领大屿山禁区纸 索价近万元「食水深」

2023-11-29 08:00

政府近年积极打击滥用车辆通行证的情况,惟「非法代办」遏之不息。本报发现有人在社交平台公然以高价招客,声称可帮助车主申请当区居民或商家才可申办的「大屿山封闭道路通行许可证」,连同租借地址收费、杂项和代办费等,1年期牌照要价9800元,比居民自行申请价格贵近11倍;有人更盗取其他持证人的车辆照片,放上网声称成功协助代办;甚至声称可以「毋须伤残证明」代办「伤残泊车通行许可证」,影响真正有需要人士。运输署强调,若发现申请人违反许可证条件,会转介警方跟进。

代办一年期「大屿山封闭道路通行许可证」要价9800元。
代办一年期「大屿山封闭道路通行许可证」要价9800元。

「不需拥有大屿山地址,专业帮你办妥所有手续流程,全程一条龙服务令你轻松放心申请到禁区证……」有公司在社交平台专页称,可代办「大屿山封闭道路通行许可证」,图文并茂展示多张自驾到大屿山天坛大佛的照片,指可以「全年自驾进出大屿山,无时限出入」,连同租借地址收费、杂项收费和文书费,1年期牌照收费9800元,3年期牌照是12800元。

职员指,收费高昂因牵涉租地,该公司是出租有关住址证明,大屿山租地月租最便宜要5000元;如想自驾,该公司也可提供租车服务,因一天自驾游计划天黑前就要离开,租用该公司车辆连通行证的价钱为每日1080元。

有职员指,可租借大屿山地址给客户。
有职员指,可租借大屿山地址给客户。

根据运输署网站,大屿山南部的所有道路为封闭道路,目前有三种封闭道路通行许可证,包括「大屿山自驾游」计划,可供私家车车主每月申请,收费75元,成功申请后可于每周一至五(公众假期除外)的上午8时至下午7时使用封闭道路,每日限额50名。

成功代办1张 至少进帐8900元

另外两种是长期许可证和临时许可证,前者仅限大屿山南部居民和商户申请,首签每年900元或每月75元,续领每年收费660元或每月55元;以1年期价格计算,该公司每成功代办1张许可证,至少可赚进8900元。

运输署指,截至今年10月31日,有效的「大屿山封闭道路通行许可证」共约有13200张。署方指,审批时按既定准则,考虑申请者进入封闭道路的实际需要,亦要求申请者提供地址证明;去年起更收紧申请机制,要求长期许可证的申请人须证明与地址证明持有人及登记车主的关系,并以土地注册处的纪录提出申请。

大澳是热门旅游景点。
大澳是热门旅游景点。

有大澳居民坦言,私人申请的审查近年越趋严谨,「其实都几麻烦,不时转换申请方法。」她说,以前只需证明申请人住在大屿山、有租屋证明即可,现时要业权人和申请人一起到民政事务署宣誓,「政府打击很厉害,渐渐没有人做代办生意。」该居民指,以前同类代办的收费约4000元至7000元,现在加价至近万元,不排除因风险增加,价格也更高,「如果被捉到是刑事啊!」

据了解,昔日有业主将单位分成「劏房」,亦有人以分租田地的做法,无限衍生地址,以此牟利。记者近日在社交平台仍发现有人声称出租180尺的贝澳棕地,「每月1300元,可申请禁区纸」。

有人出售贝澳土地,称可申请「禁区纸」。
有人出售贝澳土地,称可申请「禁区纸」。

不法之徒的猖狂,亦可从其宣传手法看出。翻查帖文,上述专页声称,玄学家苏民峰亦是其客户。苏师傅在其社交平台上载有关截图,直言「偷相,假的」,并请市民投诉举报。

讹称苏民峰是客 实为偷相

该专页称玄学家苏民峰也是其客户。
该专页称玄学家苏民峰也是其客户。

另有一般市民被逼成为「客户」。在梅窝执业的中医师邱冠琦指,有人偷拍其车辆的照片,称成功协助客户代办禁区纸,「车牌无打格就放上网,声称帮我申请到禁区纸,朋友看到还问我是否经那专页申请,我自己也有地址用不着光顾他们!」他苦笑说,「被偷拍了又如何?也不知可向谁投诉!」他促请政府打击在网上贩卖许可证等行为,并在许可证加上二维码供即时查核,期望有效打击无证或假证车辆。

运输署强调,若发现申请人违反许可证条件,包括以虚假陈述申请许可证,会按情况转介个案至警方跟进。至于出租持有禁区证的私家车予他人自驾使用并收取费用,属违反许可证使用条件,一经定罪,可处罚款。署方亦会根据警方调查结果,按规定注销并要求交还相关许可证。

居民盼改善长远交通配套

据悉,运输署当年设禁区纸是应一时之急,署方曾指有机会取消,但至今仍未有动向。有居民指,大屿山是单程路,如取消禁区纸政策,会让区内交通更堵塞,相信当局近年不会再作改变,「现时没有条件取消,也不可能发放更多禁区纸,车位有限。」

另一居民直言,「如果永远将大屿山列为禁区,对其他香港居民也不公平,想驾车进来也不行,政府需要加把劲,想想如何做好贯通。」他举例,港珠澳大桥其中一段会经过大澳,由机场入大澳也很简单,可考虑改善长远的交通配套,甚或扩阔区内车路。

有专页指「毋须伤残证明」,也可申办伤残泊车许可证。
有专页指「毋须伤残证明」,也可申办伤残泊车许可证。

「灰证」滥用霸伤残泊位  研智能咪表改善

该公司也称可以代办「伤残泊车通行许可证」,声称「毋须伤残证明就可泊车,绝对可以令老人家和小朋友上落方便好多」,半年期收费2000元,一年期收费3300元。事实上,运输署近年放宽伤残人士专属泊车位的使用资格后,屡遭批评车位被滥用。据悉,署方正研发智能停车收费表,有望改善有关情况。

运输署在2021年将伤残人士泊位,由只让持「可供伤残人士泊车许可证」(蓝证)人士使用,扩大至「司机接载行动不便的残疾人士泊车证明书」(灰证)持有人使用。今年4月,申诉专员公署发表的调查报告,提及相关专用泊位供求失衡的问题,并建议全面检视证明书的申请资格。

有持有「蓝证」的伤残人士指,得知可以代办泊车证感到意外,首次听闻有代办。他直言,身边有些「同路人」也未能取得「蓝证」,「说得差一点,就是下肢残障程度未严重至足以符合资格申请,过不到政府医生或运输署的关卡」,惟「灰证」申请程序简单,只要身边有一位残疾人士,并有医生、物理治疗护士或社工等签署证明文件,便会获批准。以其经验,过去接触的「灰证」车辆,接近「百分百」都没有伤残人士同行,「他们取得证件后,滥用的情况真的非常高。」

路向四肢伤残人士协会副主席兼司库苏永通坦言,用伤残车位泊车不用收费,现时法例声称必须该段时间正等候伤残人士出外活动、刚刚下车,或准备接载伤残人士,才可以使用「灰证」在相关车位停泊,但即使车主有违上述做法,也难以打击。

部分车辆被指滥用「灰证」,泊在路旁的伤残车位。
部分车辆被指滥用「灰证」,泊在路旁的伤残车位。

运输署:正检视「灰证」审批准则

近日更新泊车证后,以往的蓝证已经与灰证「看齐」,全数改为灰色,香港伤残青年协会驾驶会主席锺锦树说,「新证看上去客易影印自制,虽然运输署说相关行为干犯虚假文书罪和会加强执法,但都难以打击。」他强烈要求,署方终止相关行政指令,重新检讨,并想出杜绝滥用又能惠及有需要人士的双赢方法。

据署方提供的最新资料,截至上月31日,有效的「蓝证」和「灰证」分别为1666张和2967张;今年9月底路旁专用泊位有545个,若10月底仍维持同样数量,即泊位与持证人的比例已增至1比8.8。

现时「蓝证」的样式与「灰证」相近,有伤残人士认为当局不想再以颜色区分证件。
现时「蓝证」的样式与「灰证」相近,有伤残人士认为当局不想再以颜色区分证件。

近年伤残车位确有增加,署方声称会加强执法打击,欢迎大家举报,苏永通反问,「没有位置泊车又何来举报?总会有现实和实际环境,根本就做不到。」据了解,不少伤残人士特意向署方申请在公司附近加设伤残车位,方便驾车上班,惟有车位被长期滥用,令部分人「被逼」转乘公共交通工具。

据苏指,运输署正测试「智能停车收费表」,可以拍摄车牌、车辆逗留时间,并要求车主和残疾人士同时拍八达通卡才可登记泊车。不过,有伤残人士指,车主可借来伤残人士的八达通卡,认为当局需考虑得更全面。

运输署指,现正全面检视「灰证」的申请资格及审批准则,以及加强阻吓各种不当使用「灰证」的行为的措施,预计在下月就有关修订建议谘询残疾人士团体及人士。

每日杂志组

 

《星岛头条》APP经已推出最新版本,请立即更新,浏览更精彩内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