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生物科技企业明年在港产治新兴免疫疗法产品 料价格平一半

2023-10-10 15:13

优基科技创办人李登伟。卢江球摄
优基科技创办人李登伟。卢江球摄

本港首间获港府发牌的先进细胞及基因治疗机构「优基科技」今日(10日)宣布,将于明年正式在香港投产新兴免疫疗法,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产品,有望为血癌病人做到个人化精准治疗。

创新科技及工业局局长孙东。卢江球摄
创新科技及工业局局长孙东。卢江球摄
优基科技创办人李登伟。卢江球摄
优基科技创办人李登伟。卢江球摄
港大儿童及青少年科学系名誉临床教授陈志峯。卢江球摄
港大儿童及青少年科学系名誉临床教授陈志峯。卢江球摄
李家超早前出席引进办「重点企业夥伴启动礼」。资料图片
李家超早前出席引进办「重点企业夥伴启动礼」。资料图片
孙东强调港府一直找有潜力企业落户香港。资料图片
孙东强调港府一直找有潜力企业落户香港。资料图片

创新科技及工业局局长孙东指,很高兴见证香港首个获认可制造ATP的制造商和公私营医院合作,在港制作相关产品,强调港府一直聚焦在生命健康科技发展,一直找有潜力企业落户香港,透露已有多间生命健康科技企业决定来港发展或扩展。

首次制造「Made in Hong Kong」的CAR-T产品

优基科技创办人李登伟指,公司在8月已获首个先进疗法制品(ATP)制造商牌照,并首次制造「Made in Hong Kong」的CAR-T产品,位于科学园及观塘的2.2万平方尺设施,已有50名已受训的专业人士,包括品质控制、生产人员等,每年可望生产200至250个ATP产品,且价格可望较外国便宜一半,以治疗血癌的CAR-T产品计费用料仅200万港元。至于临床应用时间,李解释公司如同汽车生产商,临床使用需医院另申牌照,「情况如买车后,再考车牌,也要看有无病人合适。」

可「一次过治疗」,毋须持续服药

李又解释,细胞疗法是以病人自体或捐赠者细胞进行治疗,基因疗法则是寻求修改或操纵基因表现以达到治疗效果,与传统化疗药物需按病情「一粒粒食药」不同,ATP下的细胞及基因治疗(CGT)可「一次过治疗」,毋须持续服药。他指,因CGT治疗需从病人身上抽血,再进行基因改造等过程,以往送往外国制作及检查约需30日,在港可望更快。而香港航空发达,只需4至5小时便可覆盖全球过半人口,「且对东南亚等海外巿场可直接出口CGT产品,可弹性服务其他地区医院。」

港大:本港一年有200至300宗急性白血病新症

港大儿童及青少年科学系名誉临床教授陈志峯指,现时在港制作CGT产品需10至12日,日后运作畅顺更可望减到7、8日,「在港制作后毋须再急冻,病人使用新鲜产品有更好疗效。」他指,本港现时有使用引入海外的CAR-T产品,病人需复发血癌,且二线治疗药物无效,经医管局专家委员会审批后才能使用,费用约280万港元。因介入时间较迟,已接受治疗的6至8名儿童中,成功率仅40%,「若未来在首阶段治疗后,再检查发现有癌细胞残留便投放CAR-T,成功率有望如外国提升至80%。」他指,本港一年有200至300宗急性白血病新症,当中10%至15%属复发高危群组,可望受惠于港产CAR-T,「单是小朋友每年已有2至5人可用。」

目前优基科技已与港怡医院签署合作协议,儿童医院亦已交临床证书申请应用在病人身上,陈指若玛丽和威院有需要,也可提供协助。对中大及港大也有类似实验室,陈李二人指大学科研与商业生产可互惠,彼此非竞争而可团结,「大学可集中研究新疗法,商业机构则可作大量生产。」

中大乐见更多机构和公司投入细胞疗法生产

中大香港生物科技研究院院长江宜蓁医生回覆《星岛头条》指,中大乐见更多机构和公司投入细胞疗法生产,一起提升香港生物科技产业活力,这对香港来说是一个好消息。「先进治疗产品良好规范中心」对各种合作模式均保持乐观、开放态度。又指,不论是否因为私人企业入场,他们的团队都朝著尽早开展CAR-T临床试验的目标进发,循序渐进,以保证生产品质及病人安全为首要及唯一考量。

 

记者:脱芷晴

---

《星岛头条》APP经已推出最新版本,请立即更新,浏览更精彩内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