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吸纳政治」难再适用 张炳良:政治化形成难回头 刘兆佳:反对派无被「吸纳」条件

2023-08-22 07:00

「行政吸纳政治」难再适用 张炳良:政治化形成难回头 刘兆佳:反对派无被「吸纳」条件
「行政吸纳政治」难再适用 张炳良:政治化形成难回头 刘兆佳:反对派无被「吸纳」条件

社会学泰斗金耀基1975年提出「行政吸纳政治」理论,用以解释香港长久以来政治保持大致稳定,属香港社科研究入门必读理论。有学者解释,殖民地港英政府以「吸纳」形式网罗各社会板块的代表人物,淡化政治问题以维系稳定,但这一点和当今的「爱国者治港」有明显不同,因此难以再重现。

金耀基的「行政吸纳政治」理论,在本港学术界影响深远。(资料图片)
金耀基的「行政吸纳政治」理论,在本港学术界影响深远。(资料图片)
金耀基的「行政吸纳政治」理论,在本港学术界影响深远。(资料图片)
金耀基的「行政吸纳政治」理论,在本港学术界影响深远。(资料图片)
教育大学公共行政学顾问张炳良。(梁誉东摄)
教育大学公共行政学顾问张炳良。(梁誉东摄)
教育大学公共行政学顾问张炳良。(梁誉东摄)
教育大学公共行政学顾问张炳良。(梁誉东摄)
中大社会学系荣休讲座教授、全国港澳研究会顾问刘兆佳。(叶伟豪摄)
中大社会学系荣休讲座教授、全国港澳研究会顾问刘兆佳。(叶伟豪摄)
中大社会学系荣休讲座教授、全国港澳研究会顾问刘兆佳。(叶伟豪摄)
中大社会学系荣休讲座教授、全国港澳研究会顾问刘兆佳。(叶伟豪摄)

张炳良:「去政治化」实际做不到

金耀基认为,港英政府将社会中的精英或其代表的政治力量,吸收进行政决策的谘询架构,赋予统治棹力的合法性,其核心要义在于「精英共治」和「共识政治」,透过将各板块具代表性人士延揽到行政系统,让行政系统承担若干政治功能,是为「政治的行政化」或「行政的政治化」。不过金耀基承认,「行政吸纳政治」成立的不二前提是社会政治化尚未成形。80年代后,香港代议政制及公民社会急速发展,上述框架难以再适用。

教育大学公共行政学顾问张炳良解释,70年代或之前的社会背景,是港英认为即使政府并非民选,仍然可以透过「谘询式政治」,吸收经济上有一定影响力的精英人士意见,解决群众问题。至70年代后期,随着互委会、各区民政处、分区委员会、区议会等的成立,政治权力开始伸延到社区。80年代后,随着中英谈判等因素,社会政治化已成型,及至回归后《基本法》的普选框架,本质亦是鼓励政治化。

2019年修例风波后,北京透过《国安法》和完善选举制度,消除香港政治争拗,区选直选成份大减,官方称之为议会「去政治化」,有论者谓此举或为「行政吸纳政治」以另一方式重临提供条件。张炳良认为,政治化一旦成形就难走回头路,「去政治化」实际上做不到,因为政治问题永远都在,只是呈现方式不同。

「行政吸纳政治」被视为香港长久以来大致稳定的重要原因。(资料图片)
「行政吸纳政治」被视为香港长久以来大致稳定的重要原因。(资料图片)

刘兆佳:行政吸纳政治时代已过去

中大社会学系荣休讲座教授、全国港澳研究会顾问刘兆佳亦指,战后一段时期香港政治长期一元化,华人精英大体接受殖民地架构体制的合法性,才会有条件被港英「吸纳」,但回归后随着教育程度提升、政制改革议题炽热、社会泛政治化,开始出现一些推翻特区管治,或至少从中央手中「分权」的逆反情绪,特区和中央政府绝无空间再「吸纳」他们。

刘兆佳指,即使中央现在一时压下反对势力,外部势力仍会尝试间接影响香港管治状况,对香港加以批判、抹黑、打击,这股政治逆反情绪随时会重新抬头,不可能再透过行政吸纳的手段调和政治矛盾。中央和特区政府奉行的「爱国者治港」,就是一种相对政治化的管治手法,既强调兼容,也强调要将「非爱国者」排除在外:「可以说,行政吸纳政治时代已过去,当今政治的特性,是中央领导下的爱国者治港格局,同时透过政治和行政手段维持香港的发展。」

记者:林剑

---

《星岛头条》APP经已推出最新版本,请立即更新,浏览更精彩内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