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议会改革|立法会恢复二读辩论 吴秋北︰旧制度全面崩坏 沦为反中乱港工具

2023-07-05 15:00

立法会大会二读区议会修例草案。资料图片
立法会大会二读区议会修例草案。资料图片

立法会今日(5日)恢复二读辩论《2023年区议会(修订)条例草案》。民建联主席、九龙城区议员李慧琼表示,由2000年担任九龙城区议员至今,转眼已服务近24年,这段时间她见证区议会不同变化,必须承认香港走入政治极端期,2014年占中、2019年反逃犯条例期间,区议会性质出现急剧变化,由原本服务市民的平台,扭曲成为反中乱港的政治平台,令人十分愤怒。

她认为,当局拨乱反正责无旁贷,予以支持,但不能因此而否定过往区议员的努力,强调区议员是特区政府最贴地气的前线工作队伍,明白社区需要,是政府推出政策时的良好「探热针」。

立法会今日恢复二读辩论《2023年区议会(修订)条例草案》。资料图片
立法会今日恢复二读辩论《2023年区议会(修订)条例草案》。资料图片
现届九龙城区议员、九龙中立法会议员杨永杰表示,新方案的混合模式能立体呈现地区意见,可宏观地探讨问题,避免过分民粹。资料图片
现届九龙城区议员、九龙中立法会议员杨永杰表示,新方案的混合模式能立体呈现地区意见,可宏观地探讨问题,避免过分民粹。资料图片
工联会会长、立法会议员吴秋北指,区议会制度逐渐全面崩坏,沦为反中乱港的工具,而区议会的运作资金来自公帑,是「食碗面反碗底」。资料图片
工联会会长、立法会议员吴秋北指,区议会制度逐渐全面崩坏,沦为反中乱港的工具,而区议会的运作资金来自公帑,是「食碗面反碗底」。资料图片
陈凯欣批评辞职区议员「最初信誓旦旦,最后挥一挥衣袖,随即抛低市民」。资料图片
陈凯欣批评辞职区议员「最初信誓旦旦,最后挥一挥衣袖,随即抛低市民」。资料图片
梁美芬指2020年区议会成反中乱港「重灾区」,认为需要「去政治化」。资料图片
梁美芬指2020年区议会成反中乱港「重灾区」,认为需要「去政治化」。资料图片
狄志远指区议会在地方行政及培养人才方面发挥不可代替的角色。资料图片
狄志远指区议会在地方行政及培养人才方面发挥不可代替的角色。资料图片
李慧琼表示,区议员是特区政府「最贴地气的前线工作队伍」,明白社区需要,是政府推出政策时的良好「探热针」。资料图片
李慧琼表示,区议员是特区政府「最贴地气的前线工作队伍」,明白社区需要,是政府推出政策时的良好「探热针」。资料图片
廖长江指完善地区治理体系,形容为走完爱国者治港的「最后一公里路程」。资料图片
廖长江指完善地区治理体系,形容为走完爱国者治港的「最后一公里路程」。资料图片

李慧琼又分享,「落区对我嚟讲,好似返到屋企咁样,最唔开心嘅时候,或者最想收集意见嘅时候,都会选择落区」,因为她相信智慧在民间。她期望以新制产生的区议员、民政专员、官员等,日后继续与市民保持紧密及广泛的联系,才可掌握民情民意。现届九龙城区议员、九龙中立法会议员杨永杰指,近年民选区议员趋向民粹,他们「只顾自己一亩三分田」,过于着眼自己选区的利益;相反委任的区议员表现非常良好,「能够从大局考虑问题」;例如当年启德未有民居时,民选议员往往忽略区内的规划,反而委任议员有通盘考虑,有关建议亦获政府采纳。他认为新方案的混合模式能立体呈现地区意见,及宏观地探讨问题,避免过分民粹。

陈凯欣批辞职区议员「最初信誓旦旦,最后挥一挥衣袖,随即抛低市民」

前食物及衞生局政治助理、立法会议员陈凯欣批评,辞职的区议员「最初信誓旦旦,最后挥一挥衣袖,随即抛低市民」,最能感受到区议会政治化的恶果是,三年新冠疫情期间,社区本来很需要区议员帮助组织、动员、支援抗疫工作,但因为大量区议员辞职,办事处已经人去楼空,令社区很多弱势社群都没有人帮助,令当时的社区抗疫工作举步维艰,「如果区议会没有出现政治化,没有出现大量区议员出缺的情况,呢几年的抗疫工作会唔会做得更好呢?基层市民受苦会唔会可以少啲呢?」

吴秋北︰「黑暴」区议员服务如「氹狗」

工联会会长、立法会议员吴秋北指,当时有「『黑暴区议员』好似氹狗一样,要市民说出黑暴口号,先能够得到服务,岂有此理!」爱国者治港原则下「是可忍,孰不可忍」。他指,区议会制度逐渐全面崩坏,沦为反中乱港的工具,而区议会的运作资金来自公帑,是「食碗面反碗底」,必须通过改革制度,及时堵塞漏洞。

狄志远︰区议会助培养人才

新思维狄志远表示,民选议员需就地区事务向政府反映民意以改善民生,监察政府在地区管理的工作、推动社区建设。他亦提及区议会是培育政治人才的地方,他以今日的劳福局副局长何启明及民青局局长麦美娟为例,担任区议员时表现出色,为民请命,指区议会在地方行政及培养人才方面发挥不可代替的角色,因此他乐见当局保留区议会。

他指区议员将民意带入议会,让政府制定政策时充分考虑民意,认为改革后只有2成属民选议员,担心委任议员因其正职繁忙而在处理地区事务时较被动,亦希望民政专员(DO)能公平公正处理议会程序。有人称民主会带来破坏,他则认为若能进入议会已代表爱国爱港,表示应让不同声音进入议会,以达致求同存异形容「对话总比对抗好」。

梁美芬︰2020年区议会成反中乱港「重灾区」 需要「去政治化」

经民联的梁美芬表示自己曾任3届直选区议员及立法会议员,认为无论直选、委任、或是有专业背景的参选人也要协力做好地区工作。她形容2020年的区议会成了反中乱港的「重灾区」,认为需要强调「去政治化」,让爱国爱港人士透过多渠道参与地区工作。

对于有意见称直选减少会降低区议会认受性,梁美芬则不认同。她表示在2015年与一位靠激进、没有做过地区工作的候选人参选时只以轻微票数之差「险胜」,她就认为民选议员也不代表就能发挥功能、做好议员本份。她更笑称自己在社区因灭鼠患而成名「响朵」的政绩。

廖长江︰完善地区治理体系 走完爱国者治港的「最后一公里路程」

法案委员会主席廖长江表示,区议会自回归以来越趋政治化,成为政治角力场所,当中有2019年当选的区议员为「政治表态」而「舍弃地区民生」,阻挠政府施政,相信新制度有助选出优秀、合适的区议员。廖长江形容完善地区治理体系,是继选举委员会、立法会、行政长官选举后,走完爱国者治港的「最后一公里路程」。他表示条例草案审议工作已经完成,委员会支持政府提出的拟议修正案,亦不会提出修正案。

立法会主席梁君彦表示,立法会会议暂停,明日将继续辩论《2023年区议会(修订)条例草案》。

记者︰何嘉敏、陈俊豪

---                             

《星岛头条》APP经已推出最新版本,请立即更新,浏览更精彩内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