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杂志|长者无奈弃养宠物 民间难救吁立法保护

2022-08-25 07:53

近年被遗弃的宠物数量大增。
近年被遗弃的宠物数量大增。

继去年底渔护署展开诱捕野猪,和年初下令大规模扑杀仓鼠后,猫狗被人道毁灭的情况又有最新盲点,有老人家在疫情下搬回子女住处同居,但新处所容不下猫狗而被逼弃养,也有主人被判刑希望能够暂托猫狗,待出狱后接回宠物。然而,民间力量始终有限,无法在拯救流浪猫狗的资源中,挤出空位容纳这些特殊个案,以致宠物一旦遭主人放弃,只剩下人道毁灭的死路。有专门研究动物法律的律师指,香港整体的动物保护法并未完善,望政府尽快修订。记者 仇凯瑭

养宠物是一辈子的事,无奈年纪成为人宠分隔的导火綫。毛守救援创办人陆家捷反映,近来有数宗独居长者遗下宠物的个案,由于不想猫狗在既定制度下被扼杀,最终由动保团体收留。有长者生前在公屋养猫,遗下毛孩在家无人知晓,直至房屋署上门收楼才发现猫咪在恶劣环境下瑟瑟发抖,辗转之下向他们求助。

政府未设动物收容所

另一个案中,患有老人痴呆的伯伯因自身疾病被送往医院,住院数日后突然向病房姑娘求助,指家中犬只无人照顾;姑娘担心之下联络毛守,最终成功救出两只大狗。陆补充,狗只仍暂托在毛守基地,希望待老人家出院能够一家团聚,无奈主人病情未见好转,他们已「打定输数」要收留狗只。

其实不少长者根本无意遗弃「老伴」,但确实无力再照顾宠物。陆家捷指出,政府在「独居长者」和「宠物」两个议题上都未处理得宜,固然忽视了这类型动物,但义工的能力、人手、地方等各方面均资源有限。陆补充,有些人因小病入院而短期把宠物暂托,亦有人因为被判监而拜托代为照顾毛孩,都是可计算暂托时间的个案;但长者入住老人院,或因重病住院,则难以推算,甚至「一去无回头」,无奈现时政府没有设立中央动物收容所,令动物义工百上加斤。

拯救遗弃宠物中心(RCAP)负责人黄小姐同意,吁政府勿依赖义工完善动物保护法。她提到,人口老化加上经济环境恶劣,不少独居长者被送往老人院,或是重新跟子女同住,无奈新居所规定不能饲养宠物,而子女又不想照顾猫狗,别无他法之下选择遗弃。近两年,该中心一共接收了十二至十三只由长者饲养的狗,黄指,大多长者养宠物,希望宠物陪伴自己百年归老,却因生活所逼而分开,不少长者与毛孩道别时哭成泪人,更有狗只因不愿离开主人,到中心后绝食,用行动表达不满,最终比长者先走一步到彩虹桥,整件事本末倒置。

狗只难舍主人 绝食送命

香港拯救猫狗协会负责人Linda Tse亦指,该会曾接收过社会福利署转介的个案,接管已离世或病入膏肓长者所饲养的宠物,举例曾有婆婆因为失明,无可奈何拜托社署帮忙,为相依为命的猫咪寻找新居所,最终猫咪在协会的猫舍展开新生活,亦有长者因经济问题,无法支付猫只治疗腹膜炎的医疗费,最终唯有弃养交由协会接手。

移民弃养宠物急增

黄小姐强调,暂托不是永远的居所,不停转换居住环境,只会严重影响宠物情绪,百害而无一利。她不讳言,不时在社交平台见到走失狗只的帖文,背后反映不少现象,如坊间部分主人或动保团体,未能给予动物充足的照料。她指,部分团体因场地爆满而拒收动物,她呼吁义工即使无法为长者提供服务,也可以询问了解他们的需要。

此外,近年香港出现移民潮,毛孩无法跟随主人离开而被遗弃的数量急增。浪浪协进会负责人潘先生透露,近两年不时接到求助电话,指围村等地方出现「不怕生、无定向」的陌生狗只,当中约三成更是原本有人饲养,却突然「被流浪」的毛孩。潘续指,有些狗只配有颈带,却没有植入晶片,无法追寻主人去向。他估计,疫情下经济不景,加上移民潮,令弃养情况涌现。Linda亦指出,二一年协会接收因为移民而被遗弃的猫狗占两成,二二年首八个月的数字则急增至四成,可见移民潮对香港宠物界影响甚大。

弃养难入罪 毋须负刑责

香港动物法律及保护协会创办人、大律师麦剑祺指出,现时本港动保缺乏资金和人手,「虽然有很多热心义工每日到狗场洗地、放狗,但义工再多都不足以照顾移民弃养的宠物,每家中心都严重爆满。」他续指,移民潮下,主人只有两个选择,一是把宠物送去动物收容所,二是随街遗弃;无奈弃养难以入罪,主人毋须负刑责,故遗弃动物的情况日益严峻。

麦认为,《防止残酷对待动物条例》已不合时宜,例如要起诉主人虐待动物,需要在半年内完成调查和收集证据,根本没有足够时间,个案往往受时间所限不了了之。此外,刑罚过轻,令虐待动物者轻视法规,寄语今届政府能够多投放资源,完善动物福利法。

全文刊《星岛》「每日杂志」

立即下载|全新《星岛头条》APP: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