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杂志|团队同心奋战至最后一刻 林伟德十年耕耘建会展站

2022-06-13 07:51

港铁沙中綫土木工程(南北綫)项目经理林伟德与团队耗费十年心血建成会展站。
港铁沙中綫土木工程(南北綫)项目经理林伟德与团队耗费十年心血建成会展站。

步入会展站宽敞的大堂,随着电梯向下移动,逾千张维港相片组成的壁画映入眼帘,沉醉于不同时分的海港景色,不知不觉便到达底层,现于眼前的是截然不同的战争遗迹展览。略显时光痕迹的战时炸弹,意外地与车站的纸皮石马赛克相互融合。这里,是工程师林伟德耕耘十年的「宝地」,从收地到开挖、从路轨到月台,一砖一瓦,都由他与港铁团队制成,全队人一起迎难而上,奋战至最后一刻,终为东铁綫百年铁路的轨迹,刻画全新的里程碑。记者 林家希 照片 卢江球摄、受访者提供

眼前的林伟德干练率性,与记者同游会展站期间,兴致勃勃说起站内各种设计巧思。身为港铁沙中綫土木工程(南北綫)的项目经理,他在一三年起参与东铁綫过海段项目,监督工程建设。十年过去,他和团队的心血,终于展现世人眼前。回看这段历程,他坦言难以形容,感性说道:「多简单的工程也好、多困难的工程也好,无论你能力多好,也无法独力完成。」他谦称自己与专业人士协作过程中,不时「听下、八卦下、问下」,仅此而已。

建上海申松綫练就武功

「当年读理科的,多数做医生或工程师。」林伟德笑说,儿时选读工程,并非因宏大理想,而是成绩不错顺势而行。他大学负笈美国,在名校南加州大学修读土木工程学士及硕士课程,难忘暑假回港在一家公司实习,短暂参与兴建汀九桥,数年后竟发现自己设计的桥面排水系统获得采用,「直到现在也觉得很神奇,没想过公司会用我这实习生的设计。」他从中得到莫大鼓励,也是促使他走得更远的契机。

一九九九年,林伟德投身港铁公司,接手的首个项目,是协助建成将军澳綫的宝琳站和油塘站,其后被调派内地五年,参与港铁合资的上海轨道交通项目,带领当地工人建成三十一公里长的申松綫。那些年练就的好武功,返港后有了用武之地,他被委派兴建西港岛綫,包括香港大学站,以及重置受影响而拆卸的戴麟趾康复中心。

「工程师的使命,是创造出造福大众的建设。」重建的质素及格即可,惟包括林伟德在内的港铁团队,更想做的是升级旧有的社区设施,回馈社会。于是衍生了旧半山区警署(即「八号差馆」)活化工程,翻新中尽力保留岁月痕迹,连同旁边新建的大楼,提供近万平方米的空间作康复中心,并增建高架道路和无障碍通道等,让行动不便的市民,也能轻松前往治疗。

使用者满意是最大成就

不变的核心理念,在东铁綫过海段也能体现。为配合会展站工程,湾仔游泳池和港湾道体育馆,均须在原址旁重置。林伟德举例指,湾仔游泳池原有的室外恒温泳池,在冬天格外耗能,港铁团队在重建时,精心规划了恒温控制的室内泳池,并加装太阳能发电板,更能节省电量。泳池重开当日,学童嬉水畅泳的画面,深深烙刻在林伟德心中,「最重要是使用者满意,那能带给我最大的成就感。」

上月会展站正式通车,他特意前往现场,观察公众反应。眼见铁路迷「冲闸」赶搭头班车,又有市民称赞过海快捷方便,他的脸上浮现欣慰的微笑,「十年了,由收地到正式通车,足足用了十年,好开心市民认为这条铁路是值得兴建的。」

回首工程师历程,林伟德认为,东铁綫过海段的技术难度最高,六公里的距离,却运用了现行所有的隧道建筑方法,包括在石澳工场建造沉管隧道预制件,由趸船拖至维多利亚港,沉放海牀,连系九龙和港岛,又以大型隧道钻挖机建造两段隧道,由近湾仔运动场的位置,连接至会展站。

至于车站,则以明挖方式,兴建大型且复杂的临时钢支架,保护附近的构筑物和设施;最后的越位隧道,则因该处石层过硬,且只有七百米的短距离,最终选择爆破。四种手法建成的隧道,或已更新香港铁路工程的纪录。

四种手法建隧道刷新纪录

访谈过程中,林伟德多次提及「团队」,强调工程不能一个人完成,庆幸有一班经验丰富、善于应变的工程人员,成为坚实的后盾。谈起团队,他的眼神充满热切,「谁能想像金钟超级转车站的挖掘,是在维持行车綫的同时进行,把握列车进入月台之间的一百零五秒,完成爆破?」

作为监督,林伟德严肃看待工程细节,但其馀时间,他毫无包袱地与工人开起玩笑来。事实上,那是共同经历困境后,才能吐出的幽默。东铁綫过海段的建成非一路顺遂,分判商曾在正反面调转安装连续墙的钢筋铁笼,工程期间亦曾有多处沉降,超出警戒水平,争议闹得沸沸扬扬。他不讳言,确实度过了一段艰难时刻,「有段日子感觉自己不是做工程,而是做公关。」

林伟德当年向传媒介绍新戴麟趾康复中心工程项目。 受访者提供
林伟德当年向传媒介绍新戴麟趾康复中心工程项目。 受访者提供

工程连番受狙击压力沉重

林当时以土木工程建造经理的身分,出席湾仔区议会,解释建造情况,连番遭受「狙击」。他承认,因严峻的考验背负了沉重的压力,幸好这些经验成了团队的养分,「我们坚持团队精神、相信Can-do spirit(一定得精神),想加倍努力,证明给市民看,我们的铁路是国际级水平的!」记者问他如今有否达成目标,他断言说:「绝对是成功的!」

克服逆境、解决疑难,是工程师的职责,他以通车前夕下起滂沱大雨为例,忆起连场大雨,让会展站外的公共运输交汇处路面,难以画上道路标记,「停雨时我们立即冲出去,用地拖抹乾地面,以白色油漆画下标记,但不久又下一场大雨,令努力付诸流水。」如同其他多年来反覆进行的乏味工序,他和团队不愿放弃,迎接挑战到最后一刻,终为事件写上完美句点。

东铁綫过海段已进入收尾阶段,有望在国庆日前完成尚馀的路面工程。林伟德的下一步尚未定案,但此次打破兴建铁路的制式框架,令他眼前的道路似乎更为宽阔。不过,他最向往的,还是以知识和经验回馈社会,做出惠及民生、让市民更安心使用的公共设施,「希望未来建成新铁路后,又可以『真的很兴奋』地坐头班车,与市民一同欢呼。」

全文刊《星岛》「每日杂志」

立即下载|全新《星岛头条》APP: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应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