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talk|5个简单动作易「伤身」 老年人要特别留神
2021-10-05 22:36
人老了,一些看似简单的动作,原来都可以造成伤害。因为随著年龄增长,老年人的神经、肌肉、内脏、骨骼等各个系统,都会发生功能退化。
国家老年医学中心、北京医院教授于普林及北京大学首钢医院老年科副主任医师李开来接受内地媒体访问时,总结出五个老年人要注意的动作,给老人们提个醒,专家指出,这几个不经意的小动作易带来突发的严重危险,并提出正确的防护法。
1) 起床太猛:若起床太快,血流方向猛然改变,易导致大脑缺血、缺氧,出现体位性低血压,表现为眼前一黑、头昏眼花、站立不稳等徵状,严重者会跌倒、昏厥,导致伤残风险增加。
血压波动过大,会对心脏、脑血管、肾脏、动脉系统等造成一定损害,甚至会增加中风、心肌梗死等风险。
正确做法:专家建议睡醒后先平躺1分钟,再侧过身来,依靠手部力量起身。坐起后,先将双脚落地,坐在床边休息1分钟,之后再慢慢起身。
若觉得腿部力量不足,可扶著墙或床站立1分钟,再缓慢行动。
2) 用力排便:专家指出,由于活动量和食量减少、用药等多种原因,老年人容易便秘。
若排便时过于用力,尤其是憋著气使劲儿,会使腹腔内的压力升高,刺激交感神经兴奋,导致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回心血量减少,从而增加心绞痛、心律失常等疾病的发病风险,严重者会引起心血管破裂,甚至猝死。
正确做法:专家建议,要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有便意时不要忽视,要及时排出。坐便时最好脚踩一个小板凳,上身微微前倾,有助排便。
长期便秘的老年人应注意多喝水,建议每天喝1500毫升以上。此外,亦要适当增加富含膳食纤维食物的摄入量。但如果通过上述调整,便秘徵状没有得到明显改善,建议须谘询医生。
3) 猛然回头:一些老年人存在颈动脉斑块,内地的调查发现,70至89岁人群中,63%的人存在颈动脉斑块。颈动脉是大脑重要的供血通路,猛然回头、转身,动作剧烈,易使斑块脱落,堵塞血管,使大脑缺血。轻者会出现头晕等不适徵状,严重时会诱发心脑血管病的急性发作,甚至出现失明、失语、半身不遂等严重脑梗死。
至于有颈椎病、高血压、骨质疏松等疾病的老年人,快速转头还可能导致身体失衡,进而跌倒。
正确做法:老年人需要转头时,应该有意识地放慢速度,避免幅度过大,也可以多用转身代替转头。
4) 弯腰提物:弯腰尤其是直膝弯腰提搬重物时,躯体一般都会小于90度,维持脊柱位置及保护韧带的肌肉就无法正常发挥作用,所有脊柱后侧的张力都要由韧带来承担。直起身时,竖脊肌必须用较大的力量收缩,以协助躯干擡起,进而将重物搬起。
这两个动作会大大增加腰背筋膜、肌肉、韧带等处的负担,容易造成损伤。而且,提重物时人往往会「猛地发力」,以便将物品抬离地面,这种突然用力过大或姿势转换过猛,有可能造成腰椎损伤。
相比年轻人,老年人的肌肉力量已经下降,更容易受到严重损伤;一旦损伤,康复期也会较长,甚至难以完全恢复,大大降低了晚年生活质量。
正确做法:提重物时,尽量将其均分成两份,一手提一份,保证两侧受力平衡;重物分不开时,也尽量双手并用,保证身体平衡和腰椎受力均匀。
搬运重物,应先将身体向重物靠拢,腰背挺直,半蹲姿势用双手托住物品,再伸膝伸髋,将重物搬起。这种方式能减少腰部损伤几率。
搬移重物,要保证双膝处于半屈曲状态,物体尽量接近身体,也能减少腰背肌负担,降低损伤几率。
5) 摔了就起:专家指出,老年人摔倒后容易髋关节骨折,它被称为「人生最后一次骨折」,其死亡率高达20%至30%, 42%的患者不能恢复伤前活动力,35%不能独立行走。
一些老年人在摔倒后并未受到严重伤害,却因不正确起身造成了额外伤害,加重了病情。
立刻起身,可能加重有脑血管病后遗症者脑部缺氧或缺血徵状;若已经伤及关节或骨头,盲目移动可能造成关节脱位或加重骨折。
正确做法:摔倒后几分钟内尽量不要有任何动作,避免造成更多伤害。先判断是否受伤,可以缓缓移动手脚、胳膊和大小腿,看是否疼痛、活动受限。
若没有受伤,可以慢慢地翻身,翻转为爬行姿势,用手、膝盖撑地,爬向附近稳固的椅子,借助其支撑慢慢起身,倚靠一会再正常活动。整个过程要非常缓慢。
若有受伤,应冷静找出受伤部位,大声呼救,如果不行就抓住附近物品敲打地面或家具,以引起注意。有条件者可拨电报警或拨打家人电话求助。等待救援时应尽量利用触手可及的物件,如毯子、衣服等,保证身体舒适、温暖。
专家又谓,一旦跌倒,请记住两个动作:1.拉扶住身边的固定物;2.用手撑地。
用手撑地损伤的是腕关节,顶多导致尺骨远端或桡骨远端骨折,造成的伤害以及治疗护理的难度比臀部著地要小得多,基本不会发生致命并发症。
最新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