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ch点评|有如撒哈拉沙漠的北京,何来有雪?

2022-02-09 08:10

「中国并没有为举办2022年冬奥会搬走高山。但它让一条乾涸的河床又有了水,从向北京供水的一个重要水库引水,并让数百名农民和家人搬去了其他地方,所有这些都是为了满足奥运历史上最大的造雪行动之一。」

西方努力找北京冬奥的瑕疵。人权问题、中国防疫造不成大文章,连据称失踪了的网球女选手彭帅近日也在北京与国际奥委会(IOC)主席巴赫会了面;不过,作为美西方主流媒体的《纽约时报》最新调查报导,找到了冬奥的「软肋」——水资源,记者先为大家科普一下北京现况。

「2017年,也就是可获得国际资料的最后一年,北京的人均水资源量只有3.6万加仑(约合13.6万升),与撒哈拉沙漠边上的西非国家尼日尔大致相当。张家口位于首都西北160公里处,将举办一些滑雪和单板滑雪赛事,这里的人均水资源量是8.3万加仑(约合31.4万升),与非洲之角的吉布地相当。」

这是什么概念?「相比之下,美国人均水资源量为230万加仑(约合870万升)。人均水资源不足26万加仑(98.4万升)的国家被视为缺水国家。」换言之,美国的水资源拥有比北京巨大的优势,差距几十倍,同时揭露中国其实是一个低于被国际定义为缺水的国家。

《纽时》推出以上数字,其实不足以说明问题。《环球时报》今天以题为〈北京冬奥会是如何实现“人造雪自由”的?〉文章,恰似对西方媒体补课︰「优质、绿色的人工造雪则是北京冬奥的一大特色。但人造雪技术并不是新生事物。根据公开信息,1980年普莱西德湖冬奥会是首届采用人工造雪措施的冬奥会。近年来,在温哥华、索契以及平昌等地举行的冬奥会均大量采用人造雪,其中平昌冬奥会的人造雪用量达总使用雪量的90%。相比起物理特性更为多变的天然雪,人造雪更容易被整备成状态一致的雪道,适应各个专案、各种赛道对于雪量和雪质的要求。」不过,《纽时》还是有如打游击的找突破口,指称,在北京这样缺水的地方建滑雪中心「绝对不环保」,另有研究发现,「无论使用哪种雪,人工滑雪道都会侵蚀土壤,破坏植物。」

《纽约》又称,北京人工造雪方法有问题︰「早在冬奥会之前,中国政府为缓解北京的水资源短缺问题,就已经开始采取大动作:通过一系列巨大的水道,每年将数万亿加仑的水从降水充沛的南方输送到乾旱的北方。为了修建运河,成千上万的村民被重新安置。2020年,该项目提供的水占北京供水量的六分之一。」大批村民因冬奥而迁徙,相信是《纽时》的重点批评。

中国专家提供的资料又如何?《环时》引述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研究员王飞腾介绍称︰「中国的科研团队完成了储雪技术及设备的研发,即将冬天的雪储存起来,挨过高温夏天,等到来年冬季再进行使用。」王飞腾团队在2017年便全程参与北京冬奥组委在延庆石京龙滑雪场开展的储雪试验,经过整个夏季的考验,大概60%的雪被储存下来。

再者,北京冬奥会的人造雪也很环保。张家口赛区古杨树场馆群山地运行经理魏庆华介绍︰「古杨树赛场的造雪水源主要来自地表径流和对雨水的收集。此次冬奥会造雪总计画用水39万吨,现在利用了36万吨,这在整个崇礼区域的用水量中占比不到1%。」

看来与其中美媒体隔空各说各的冬奥人工造雪问题,结果是没完没了,不如直接说到重点来︰中国「无水」不适合再主办冬奥,以后奥委会也不用为选取主办国问题而折腾,索性把美国固定成为冬奥比赛地方好了。反正美国大把水,是不是?

深蓝

 

原文刊于《巴士的报》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