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科广场|业界冀STEM纳必修栽培更多资讯科技专才
2021-12-03 11:44
香港资讯及通讯科技奖当中的学生创新大奖项目,吸引了1672队参与,以解决气候变化、智慧生活、健康老龄化、智慧出行、电子医疗、机械人、抗疫等作为参赛项目题材。
将资讯科技融合至医疗
学生创新大奖得主,为大专组由香港理工大学许真达以及香港中文大学马俊鸿合作设计的红外三维脊柱及体态分析仪获得。Dr. Body Scan打破传统X光的限制,摒除X光检查辐射危害,采用红外成像技术对人体背部进行三维重建及热成像,以AI计算方式对于人体背部特徵自动定位,运用10秒扫描便可以得出脊柱资讯,并在手机程上阅览检测报告。
是次得奖名单当中,小学组得奖作品不少与环保及抗疫主题相关,例如环保垃圾桶、回收箱,或以手机制作3D口罩等等。中学组及大专组的得奖作品则加入人工智能元素,例如AI运动应用程式以日常生活主题着手;或解决社福界问题,例如中风复康辅助游戏、膝部退化性关节炎人工智能管理系统、智慧过牀机器人等等,将资讯科技融合至医疗方面。
课程指引硬件配套支援逊
谈及STEM在本地的发展,不少学校都认为课程指引、硬件配套支援不足。将军澳香岛中学校长邓飞认为香港对于STEM的发展仍然不太乐观,至今只能作为课外活动,尚未纳入为正式科目。现时学校推行STEM,主要倚赖师资元素,目前分为编程及生物科技两大阵营。
明爱胡振中中学校长欧海健表示,目前由于尚未有落实框架,学校有更大空间按授课教师专长,编写合适课程予学生。香港新兴科技教育协会副会长陈家豪教授坦言,香港学界的STEM发展仍未赶及全球步伐。
香港新兴科技教育协会创会会长洪文正表示,虽然疫情令比赛只能以网上形式,让参赛者透过视像会议展示参赛项目,但今次参赛作品的数目却是历届最多,当中以小学最踊跃。他亦认同学校对于STEM的推动,师资为核心要素。现时不少得奖学校,因为八间中学的老师早前参与了由政府资讯科技总监办公室举办之中学资讯科技增润计画,深入培训学生,在校内制造浓厚氛围,目前只有约40多家学校在学界比赛当中较为积极参与。
参赛作品历届最多
他认为其他学校应该考虑增聘外判退休工程师、科学家等资讯科技专才,将整体学校对于资讯科技的知识提升及扩阔视野,才有机会将水平提高。
洪文正亦表示,期待学校未来能够仿效欧美学校,将STEM纳入为必修科目;甚至类似音乐科的「以赛代考」,将学生共同合作的成果,替代只以实验或笔试作为唯一考核基准。
關鍵字
最新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