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士的点评|我的「得意想法」

2021-10-13 06:30

我小时候是一个顽童,升上中学后,经常不交功课,差不多每日都要去教员室见老师。每次在操场玩耍完,跑上楼梯见老师前,脑海中都会冒出很多「得意的想法」。沙盘推演,模拟一下老师将会怎样骂自己,又会想想自己可以提出一些什么解释,逃避责罚。那些「得意想法」五花八门,例如「阿妈病咗」、「突然肚痛」、「功课唔记得放落书包」等等…不过,这些「得意想法」往往遇上精明老师,最后都会招来一顿臭骂。

特区政府也开始提出一些「得意想法」。现时香港正在轮候公屋的市民超过25万户,首次编配单位的轮候时间平均是5.8年。中联办主任骆惠宁早前探访劏房户,有户主更表示,等候上公屋,已等了12年。特首林郑月娥早前上无綫新闻节目《讲清讲楚》时说:「当政府交付了土地,房委会就有责任尽快建屋,达到3年上楼的目标。」林郑说正研究若房委会未能达标,或要求房委会代为负担支援未能轮候到公屋人士的现金津贴: 「我有一个很得意的想法。现时的现金津贴的钱是由政府支付,为什么不是房委会支付?你起楼起得慢,你自己付钱。」

就林郑的「得意想法」,可以有几点评论。

第一,公屋轮候时间长,是否是房委会拖延建屋的结果?这是最核心的问题。

如今轮候公屋平均5.8年才获得首次编配单位,由于长者可获优先编配,非长者的轮候户,可能要等7年以上。众所周知,香港的房屋问题的核心,是土地供应不足。而相关的问题是政府开发土地和兴建房屋的整个审批流程太繁复太长。在回归前,从开发土地到建屋,只需10年、8年,现在搞到要20年。单是建屋,回归前,建屋不用4年,现时却拉长到6、7年。

土地严重缺乏,整个处理流程又冗长,才是土地和房屋供应不足的关键原因,并不是房委会起屋慢。而突出房委会的问题,是转移了焦点。

第二,加快房委会的建屋程序,责在政府。政府交付了土地,但房委会在3年内仍未建到屋,当中的原因可能有几个:一、土地是否平整?二、是否有特殊因素,例如靠近斜坡?三、如何能够快速通过城规、区议会等程序?四、也是较后的原因,房委会本身的延误。

房委会收到地之后在6年内也建不到楼,而私人发展商甚至讲到要6、7年才建到楼,当中更多原因源于政府相关的审批问题,或者是面对政治压力的拖延问题,房委会的责任较少。

第三,左袋右袋搵嚟讲。政府计划支付轮候公屋的市民现金津贴,相关的非经常开支预算需要80多亿元,房委会截至今年3月底的现金及投资结馀有568亿元,房委会目前是有能力支付的。问题是房委会是公营机构,所谓由房委会支付,其实只是政府的左袋还是右袋而已。房委会若因为要支付轮候公屋的市民现金津贴,不够钱建屋,最终还是要向政府伸手。由此可见,要房委会因建屋慢而要出钱的想法,只是「得意」,但无实效。

香港严重缺乏土地,开发土地和兴建房屋的程序又极之冗长,如果不从这两个关键问题上著手,却走去讨论其他的边缘议题,搞一些「得意想法」,或者可以造成热闹起哄,议论一番,但始终是无关宏旨,无补于事,和我小时见老师讲的藉口,相差无几。

卢永雄

原文刊于《巴士的报》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