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科广场】中大研究团队与HGC合作 推广网络编码应用

2021-05-14 13:14

长久以来,电脑网络可进行数据传输的模式是存储和转发。路由节点不会改变被转发的数据。但香港中文大学学者90年代末,提出了网络编码概念,传输过程中作数据合并和处理,可提升讯息传输容量和效率。

中大的杨伟豪教授的网络编码理论,成为了Google学者最多引用论文之一,迄今获政府超过8,000万港元研究拨款。网络编码广泛应用在互联网,但是本港并无类似的商业应用。网络编码可大幅减少频宽耗用,在无綫传输可减少干扰,减少数据传输的损耗。

近年网络编码陆续应用在不同范畴,包括智慧城市的无綫传输。中大工程团队也成立了初创中大编码,以推广有关应用。中大编码是香港科技园公司科技创业培育计画(Incu-Tech)和企业飞跃计画(LEAP)的成员,为独立软件供应商。

实现多云储存

网络编码亦可用于数据储存,利用多云环境改善储存,数据分散在不同的公有云或地点。网络编码并非压缩,而通过电脑编码,传送数据量大减,也可将数据分散储存,优点是以更小的空间可提供更可靠容错,数据恢复和重建时间更短,亦可配合冗馀删除,进一步减少数据量。

一直以来,业界希望可利用混合云环境,储存数据以作为容错,不过多云储存技术进展不大,即使VMware的Cloud Foundation,其技术难度和成本,亦脱离现实。

中大工程学院亦利用网络编码,将数据分散在多云环境,所有储存都只是数据的一小部分,即使黑客获得其中一个版本,亦得物无所用,多云储存亦确保其中一个云储存失效,数据完整性也不受影响。

网络编码减少了频宽消耗和延迟率,速度上比广泛用于分散储存的Erasure coding快得多,备分耗用储存空间也较少。Erasure coding的数据恢复速度,较被广泛使用在物件储存上,网络编码可应用在更广泛领域。

低延迟高传输

中大工程学院发展出nEdge和nCloud方案,前者是用于接近运算的边缘运算,后者则用于多云储存。nCloud是一种以网络编码为基础的多云端储存,数据分散储存到多个云端储存供应商的平台,减低营运成本和简化存取,提升数据储存的防护。中大编码另一项专利技术nEdge则能连接物联网(IoT)终端,是未来5G和智慧城市发展技术。

5G的低延迟高传输特性,nEdge可应用在边缘运算的储存,而数据则储存在多云环境。中大工程学院科研团队,与中大编码合作将专利技术nEdge和nCloud方案推出市场,并由环球全域电讯(HGC环电)为中大编码提供一站式电讯及信息和通讯技术(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ICT)管理服务。

合作有助中大编码扩展平台规模,为企业提升多云数据储存的防护,并促进香港的智慧城市发展。HGC正为多家流动营运商提供光纤Backhaul(回程)连接,故此有利nEdge和nCloud方案应用在营运商的5G场景。

迈向「零信任」

nCloud及nEdge方案的网络编码技术由中大李柏晴教授团队于2018年研发,港科技园科技创业培育计画(Incu-Tech)和企业飞跃计画(LEAP)成员「中大编码」负责营运。

nCloud和nEdge的服务平台有望为本港各大企业及机构,提供一系列全方位智能服务、创新实用的应用程式、大容量资料智能渠道。中大编码获HGC环电提供整合方案以支持扩展服务平台,将有关技术推出市场,支援多层防护、智能物联网平台(智物网)、网络连接及基建托管等。

另外,中大编码可透过HGC环电以智物网为基础的智能机柜,有效地利用人工智能警报监控设施,加强整体防护,作为迈向「零信任(Zero Trust)」保安架构的第一步。为加强设施管理政策,HGC环电采用一项创新方案,持续记录设施环境的温度,并在发生异常时发出即时警报,加强监控实际营运环境的温度,并授权专人亲身视察中大编码的基建设施。

中大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系副教授李柏晴教授表示:「深科技是指在科学上有突破或显著进步,并能应用于多个范畴及具备改善人类生活潜力的科技,nEdge和nCloud便属于深科技。我们已对大型储存和网络系统,包括边缘运算和云端运算的分散式系统进行应用性的研究,研究成果确保了nEdge和nCloud在性能、扩展性、可靠性和通用性方面具备优良的表现。我们很高兴今次能借助HGC环电和中大编码的实力,将技术成功商业化,推出市场。」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