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科广场】创科技术转成贴地教材 助中小学生扩阔视野

2021-05-12 09:01

全球变化急速,科技发展速度之快,大众还未来得及消化,又经已接近过时,另一新科技悄悄冒起。Printact研发STEM(科学、技术、工程及数学)教学工具,将晦涩难明的新科技技术转成有趣的科研教材,设计适合本地中小学生的工作坊及课程,成功获得学校与家长青睐。

Printact创办人及首席科学家吴卓光博士一直醉心研究科技,2010年他的首部3D打印机面世,其后继续将3D打印技术发展普及发展。2015年起参与数码港培育计画并获得数码港创意微型基金拨款资助,现时亦是数码港创业学会副会长,过往曾获邀请担任创科比赛及黑客松(Hackathon)的导师及评判。最近他亦在数码港与 STEM+E Consortium合办之STEM+E Summit x EdTech Demo Day,表示活动协助STEM教师物色所需的教学方案。

本地教育过时守旧

  吴卓光博士表示,他是土生土长在香港接受教育,即使博士课程亦选择在本地大学攻读。眼见香港其实有很多出色的科研项目,但可惜一直人才匮乏。例如生物科技范畴,仪器成本太高、资源太少,若要推展为中小学教材,根本无力应付。他亦留意到不少在学校教授科学学科的老师,本科未必来自理科,亦以兼教形式进行。

因此,不少生物科技的基本概念,本地教育都只有倚赖书本知识作为引导,学生吸取知识方法过时守旧,难免无法引起兴趣。他希望透过新颖的实验工具,将生物科技知识变得普及而且趣味性高,培育更多优秀的本地人才。

  Printact发展的教材包括教导初中学生抽取香蕉的DNA从而了解DNA排序,以及即将在暑假推出具有物联网技术的显微镜。吴博士表示,过往要观察例如整个发霉过程培植细菌的变化,往往需要时常身处实验室观察并做纪录。他联想如果将显微镜配以物联网技术,其实即使毋须身处实验室,仍能透过上网观察得到结果。这项经历了8个月的研发,预计将会在暑假期间推出教材配套,或能适合疫情无法如常进出实验室的现况。

此外,商用显微镜成本高,他亦物色纸摺显微镜作为教材之一,准确度虽未及研发所需,但他认为达到基本教育需要令教学更立体实在。

高小初中体验大学课程

  此外,吴博士如数家珍点出不少课程新点子,将原本遥不可及的科技技术,简化在高小初中的工作坊教程当中,将以往或许要在大学课程才真正教授的学科,令年纪小小的高小初中学生亦能够有机会体验。例如「基因定序」将DNA长链上所有ATCG的组成顺序解构出来,撇除只靠书本上的知识传授,吴博士将ATCG概念以LEGO积木,模拟DNA排序过程影响结果作为教材。

此外,大学课程让学生掌握培植细菌及抽取基因作排序的知识,Printact运用在科学实验常用的琼脂培养皿(agar plate)上细菌「绘画」展现琼脂艺术(Agar Art),例如画出受欢迎的卡通人物,燃点年轻学生对于生物科技的学习兴趣。

除此以外,有些工作坊教程亦以目前流行的「植物肉」作为主题,透过观察当中的纤维素,对新兴的食品科技有进一步了解。

  除了将崭新科技变为有趣的工作坊题材外,Printact亦根据联合国(UN)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SDG)为问题引子设计,开设深科技(Deep Tech)工作坊,将未来5至10年的科技趋势,以精简易明的方式概括基本概念,呈现于约两小时的工作坊当中。内容主题包括:区块链及去中心化(DeFi) (DeFi &; Blockchain)、生物信息学(Bioinformatics)、量子计算及量子信息(Quantum Computing)、深度学习及AWS DeepRacer、Blocky编程等等,提早让学生接触创科解难知识。

  目前已有10所中学参与这些工作坊,吴博士预计年底可增至20所中学。他自言自己在学期间遇过不少良师,希望透过这些课程工作坊,能够扭转大众对于科技的理解,并引发学生对创科的兴趣,掌握基本的概念。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