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局推中学家长教育课程架构 称促进国民身份认同 家长角色「非常重要」

2024-05-29 11:56

《家长教育课程架构(中学)》形容家长是保护青少年精神健康的「守门人」,建议家长处理子女情绪问题时,应避免以负面或批判方式回应子女。
《家长教育课程架构(中学)》形容家长是保护青少年精神健康的「守门人」,建议家长处理子女情绪问题时,应避免以负面或批判方式回应子女。

为回应家校合作及家长教育专责小组的建议,教育局昨推出《家长教育课程架构(中学)》(下称《架构》),供全港学校及相关组织参考,以设计和推行家长教育课程和活动。《架构》指出,家长有责任促进青少年的国民身份认同,并「担当非常重要的角色」,例如鼓励子女参与有关国家安全的活动。此外,近期学生精神健康备受关注,《架构》形容家长是保护青少年精神健康的「守门人」。

本报记者

教育局昨推出《家长教育课程架构(中学)》。
教育局昨推出《家长教育课程架构(中学)》。
新推出的《架构》分为4个核心范畴。
新推出的《架构》分为4个核心范畴。
《架构》指出,家校「不止要维持良好的关系,亦需确保大家对青少年发展的目标一致」。
《架构》指出,家校「不止要维持良好的关系,亦需确保大家对青少年发展的目标一致」。
青少年发展目标包括培养正确价值观、通过生涯规划装备软技能,并要通过国民教育来建构身份认同。
青少年发展目标包括培养正确价值观、通过生涯规划装备软技能,并要通过国民教育来建构身份认同。
《架构》形容,家长在促进青少年国民身份认同「担当非常重要的角色」。
《架构》形容,家长在促进青少年国民身份认同「担当非常重要的角色」。
此外,家长可参加由学校举办的家长教育活动,通过工作坊、讲座等活动。
此外,家长可参加由学校举办的家长教育活动,通过工作坊、讲座等活动。


新推出的《架构》分为4个核心范畴,包括「认识青少年发展」、「促进青少年健康、愉快及均衡的发展」、「促进家长身心健康」和「促进家校合作与沟通」。其中,在「促进家校合作与沟通」一章,提到学习目标包括了解青少年接受的价值观教育和生涯规划教育等,并认识家校合作中的家长角色及了解家校如何互相协作等。


鼓励子女参与国安活动

《架构》指出,家校「不止要维持良好的关系,亦需确保大家对青少年发展的目标一致」,青少年发展目标包括培养正确价值观、通过生涯规划装备软技能,并要通过国民教育来建构身份认同。

《架构》形容,家长在促进青少年国民身份认同「担当非常重要的角色」,「家长应了解学校如何推展国民教育,从而支援青少年子女日常生活中的学习」,例如鼓励子女参加学校的宪法、《基本法》和国家安全相关的活动,「协助青少年学习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性,并提升他们的国民身份认同和民族自豪感。」

此外,家长可参加由学校举办的家长教育活动,通过工作坊、讲座等活动,「与学校携手合作以提升青少年的国家安全意识」,并「让他们明白自己在促进青少年子女发展国民身份认同上所担当的角色,使青少年日后能长大成为对国家发展和繁荣有贡献的人。」《架构》亦提到,学生的价值观教育须以中华文化为根本,家校应共同鼓励学生「真诚付出,致力为社区和祖国作出贡献而带来正面影响」。


青少年精神健康「守门人」

近年学生自杀身亡个案飙升,《架构》亦有提到,家长在及早识别和管理青少年精神健康徵状具关键作用,处理子女情绪问题时,应避免以负面或具批判性的方式回应,有需要时寻求医疗协助。教育局昨在网站上载中学家长教育课程架构的示例,包括认识和讨论子女精神健康状况的课堂示例,内容有精神疾病简介、应对精神健康问题的处理手法,以及对于如何处理子女拒绝上学、出现自残行为的讨论等。

教育局表示,《架构》是幼稚园和小学框架的延续,鼓励学校和家长教师会、专上院校等相关机构或组织,在推行和设计家长教育课程活动时,参考《架构》的内容。教育局将在下月举办3场简介会介绍《架构》。


--

紧贴最新最快新闻资讯,请立即下载星岛头条App:https://bit.ly/3Q29Vow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