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巴冲突|中国外交部长王毅:「中方坚持站在公平正义一边」 担当中东问题冲突调停者|公民社会

2024-01-24 14:00

从以巴冲突 了解中国与中东国家关系

人物/ 持份者

  • 中国国家领导人
  • 以色列领袖
  • 巴勒斯坦领袖
  • 中东国家领袖

时间

  • 2023年10月至今
以巴冲突地图(维基百科图片)
以巴冲突地图(维基百科图片)

地点

  • 以色列
  • 加沙
  • 附近中东一带

背景认知

上年10月初巴勒斯坦激进组织哈马斯突袭以色列,造成众多平民死伤,以色列遂向巴勒斯坦报复,以铲除哈马斯为目标。中国在外交上向来以和为贵,今次以巴冲突事件发生后,中国对中东各国的态度和关系有没有改变?先看以下的背景资料。

相关文章:以巴冲突原因|犹太、阿拉伯人不共戴天 谁才是巴勒斯坦区原住民?

与以色列外交关系良好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色列在1950年承认新中国政权,是中东地区第一个承认新中国的国家。不过,中国没有承认在1948年5月14日宣布建国的以色列,直至冷战结束后,1992年1月22日才建交,确立两国的正常外交关系。
虽然中以在上世纪90年代才建交,但两国关系向来良好。二战期间,2万多名犹太人从欧洲逃到上海躲避纳粹的大屠杀,中国是少数愿意接收犹太难民的国家;中以一直在经济上有合作,特别是中资企业是以色列讯息产业最大投资来源,及至近年,中国成为以色列第二大贸易夥伴国,2022年中以双边贸易额254.5亿美元,按年增长11.6%。

中国与以色列
中国与以色列

与巴勒斯坦战略夥伴关系

1988年11月15日,巴勒斯坦宣布建国。不久,中国即宣布承认巴勒斯坦国并建交。目前共有百多个国家与巴勒斯坦有外交关系,但不包括美国和主要西欧国家。
今年6月,巴勒斯坦总统阿巴斯(又称巴勒斯坦自治政府主席)访华,与国家主席习近平共同宣布建立中巴战略夥伴关系,并见证签署经济技术合作协定等多项双边合作文件。期间,习近平指出巴勒斯坦问题给人民带来深重苦难,必须尽快还巴勒斯坦公道。

中国与巴勒斯坦
中国与巴勒斯坦

促成沙特、伊朗「破冰」

上年3月,被称为中东「世仇」的沙特阿拉伯和伊朗「破冰」,在北京宣布同意恢复双方外交关系,外间评论都认为中国以客观、中立和主持公道的做法在当中斡旋的角色是成功关键,能赢得中东国家的信任。

促成沙特、伊朗「破冰」
促成沙特、伊朗「破冰」

持份者观点及当地战况

「『两国方案』是国际社会的共识,希望巴以双方从当下及子孙后代共享和平安全的长远利益出发,尽快回到『两国方案』的正确轨道上来,恢复和谈,实现巴以两个国家和平共存,实现阿拉伯和犹太两个民族和谐相处。」—中国外交部长王毅
「『两国方案』是国际社会的共识,希望巴以双方从当下及子孙后代共享和平安全的长远利益出发,尽快回到『两国方案』的正确轨道上来,恢复和谈,实现巴以两个国家和平共存,实现阿拉伯和犹太两个民族和谐相处。」—中国外交部长王毅
「衷心感谢中方主持公道,发出清晰有力声音,坚定站在巴勒斯坦人民一边,并向巴方提供紧急人道援助。」—巴勒斯坦外长马立基
「衷心感谢中方主持公道,发出清晰有力声音,坚定站在巴勒斯坦人民一边,并向巴方提供紧急人道援助。」—巴勒斯坦外长马立基
「中国的宣布和声明没有清晰明确地谴责恐怖组织哈马斯屠杀和绑架大量无辜平民,以方对此深感失望。」—以色列外交部
「中国的宣布和声明没有清晰明确地谴责恐怖组织哈马斯屠杀和绑架大量无辜平民,以方对此深感失望。」—以色列外交部
战火蹂躏满目疮痍(美联社图片)
战火蹂躏满目疮痍(美联社图片)
当地建筑物损毁严重
当地建筑物损毁严重
以军空袭加沙地带(美联社图片)
以军空袭加沙地带(美联社图片)
当地伤亡惨重(美联社图片)
当地伤亡惨重(美联社图片)
武装分子发射火箭(路透社图片)
武装分子发射火箭(路透社图片)
到处起火(美联社图片)
到处起火(美联社图片)
平民伤亡惨重(美联社图片)
平民伤亡惨重(美联社图片)

事件分析

「两国方案」主张不变

以巴冲突主要源于巴勒斯坦的立国问题,也是整个中东地区问题症结所在。中国对此主张一直是「两国方案」,从没改变。
2023年6月,国家主席习近平会晤访华的巴勒斯坦总统阿巴斯就明确指出,解决问题的出路在建立以1967年边界为基础、以东耶路撒冷为首都、享有完全主权的独立的巴勒斯坦国。以巴冲突发生后,2023年10月28日,中国外长王毅会晤美国国务卿布林肯时重申,以巴问题的根本出路是落实「两国方案」;可见中国对以巴问题方向清晰且坚定。

相关文章:以巴冲突历史|百年恩怨成因、宗教背景一文看清 谁抢占了谁土地?

冲突调停者

中国促成沙特和伊朗恢复邦交,这一着实在「技惊四座」,令国际社会更关注中国在中东的举动和角色。
自以巴冲突发生战事,在中东地区做外交斡旋的基本只有中国和美国,然而美国一方面支持以色列军事行动,另一方面在中东展开斡旋的角色以乎不太受欢迎,反观中国能与以色列、巴勒斯坦对话,同时又能与沙特阿拉伯、伊朗和埃及等在中东具影响力的大国沟通。
以巴问题复杂,困局可能还会持续一段长时间,但从事件中可见中国愿意在国际事务上的承担,同时也能预见未来中国在国际上,特别是在中东的角色的重要性。

相关文章:以巴冲突|阿拉伯国家呼吁立即停止战争 美国反对:为下一场战争埋下种子

立场正义赢得尊重

以巴冲突发生后,以色列对于中国没有点名谴责哈马斯表示失望。的确,中国没有表态支持任何一方,而是每次发言时都把战争中受灾的人民放在重要位置,例如2023年10月28日外长王毅会晤美国国务卿时就重申:「中方认为当务之急是防止加沙发生更大范围的人道主义灾难。」10月31日中国外交部又说:「中方坚持站在公平正义一边,一贯谴责并反对一切伤害平民、违反国际法的行为。」
这就是中国在国际事务上所持的立场──秉持公道正义,在外交上以此立足,道路正确,相信就能在国际间赢得尊重,与各国「万事有商量」。

相关文章:王毅分别与以色列、巴勒斯坦外长通话吁停火:强烈谴责伤害平民行为

重点关键字
#外交关系
#两国方案
#和平会议
#外交斡旋
#中东局势
#国际社会共识

文:星岛中学学生报《S-FILE》编辑部;图:星岛图片库

订阅《星岛校园报》连环送学习天书及网上练习,立即浏览了解详情:https://bit.ly/BTSEP2023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