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聚百家的「稷下学宫」|星岛教室

2024-01-15 12:41

汇聚百家的「稷下学宫」|星岛教室
汇聚百家的「稷下学宫」|星岛教室

百家争鸣是中国思想文化史上重要的里程碑,当中不得不提「稷下学宫」这间被誉为「中国最早的大学」。这里齐集儒、道、法、名家等天下贤士,例如邹衍(邹子)、淳于髡、孟子等,而荀子更曾在稷下学宫三任祭酒,其职位等同现今大学校长。为何这间学府得以成立,又何以促成了中国史上重要的思想文化交流?

学宫论战
学宫论战


从官学到私学

《周礼》:「古者学在官府。」以前,学府由官府控制,除王公贵族外,平民百姓没有机会学习知识。后来礼乐崩坏,官吏、王公贵族流离四散,民间渐渐出现了私人办学,逐渐在民间出现「士」阶层。到了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为了富国强兵,往往礼贤下士,「养士」之风遂成。


成立稷下学宫

稷下学宫成立于战国时期,始自齐桓公田午(一说始自齐威王),历威、宣、泯、襄五世。「稷下」是指齐国国都临淄城(今山东省淄博市稷门附近) ,《史记》记载:

「宣王喜文学游说之士,自邹衍、淳于髡、田骈、接舆、慎到、环渊之徒七十六人,皆赐列第,为上大夫,不治而议论。是以齐稷下学士复盛,且数百千人……」

稷下学宫由官方举办,由私人学者主持。其特点是「不治而议论」,稷下学士在这里能专注于学术交流,而不受官职束缚,敢言争鸣。天下贤士齐集学宫,便利齐国收集天下谋略,促进齐国发展。


稷下学宫论战

稷下学宫兼容百家。学者每入齐,稷下学宫即进行论战,其中王道与霸政之辨、义利之辨、人性善恶之辨等等都是著名的稷下论战议题。诸子百家通过思想碰撞,互相争鸣,取长补短,大大促成了学术发展。马光在〈稷下赋〉中说:「致千里之奇士,总百家之伟说。」正正概括了稷下学宫的学术意义。

稷下学宫的成立,将中国思想学术研究推向高峰,惜随着齐宣王时期出现「滥竽充数」的问题,学宫学士质素下跌。加上及后齐泯王不听谏言,亦令学士失意离去。最后,随着齐国被灭,稷下学宫亦一同灭亡。然而,稷下学宫所孕育的文化思想,以及一众诸子著作,仍是百家留给世人的重要文化瑰宝。


稷下先生的问学精神

稷下学宫云集各地各派贤士,蔚然成风,既宣扬齐国礼贤下士,更兼容并蓄,使诸子学说百花齐放。宏观来看,稷下先生议政论道,反映我国学术思想发展「和而不同」的精神;微观来看,他们的行事、主张,又可见「士」的精神抱负——以下不妨从三位著名稷下学者的事迹中窥探一二 ——

稷下学宫遗址
稷下学宫遗址


谈言微中 勇于讽谏——淳于髡

淳于髡是稷下学宫最早的代表学者,成语「一鸣惊人」就来自他辅佐齐威王的史事。《史记》记载,威王曾耽于逸乐,使齐危在旦夕,独淳于髡敢于讽谏:「国中有大鸟,止王之庭,三年不蜚又不鸣,王知此鸟何也?」齐威王听罢即悟自己就是无为的「大鸟」,决心「一飞冲天」、「一鸣惊人」,终使齐国大治。史载淳于髡不慕名利,能匡扶威王,可见稷下先生的志向与才能。


仁义为先 道济天下——孟子

稷下先生之志,又见于孟子与淳于髡论「礼」的深刻对答中。《孟子》记载,淳于髡曾向孟子提问若嫂子遇溺,应否援之以手。孟子则答道:「嫂溺不援,是豺狼也。男女授受不亲,礼也;嫂溺,援之以手者,权也。」又言:「天下溺,援之以道。」孟子游齐,虽未能以王道游说宣王,但与学者争鸣稷下间,尽显他重「礼」尤重「仁」,救济苍生的抱负。


三为祭酒 成一家之言——荀子

孟子身后以荀子作为儒家的代表,而荀子在齐襄王时更「三为祭酒」,为稷下学宫的领袖人物。《史记》记载,稷下先生不少「皆学黄老道德之术」;其时,荀子一方面继承了孔子学说中的礼治等思想,批评学者如慎到、田骈,另一方面也吸取了道家思想,建立了以性恶为核心的思想系统,为法家开辟新径。历来,不少论者尊孟抑荀,但从另一角度看,荀子集大成,有博大的学术精神,最能体现稷下学术自由、开放兼容的精神。

诚如司马迁所言,稷下先生的事迹不可胜道。而这正正反映稷下学宫设立时贤才辈出,学术繁荣的盛况。


历史思与行

1. 有人认为「没有稷下学宫,就没有百家争鸣」,你认同此说吗?

2. 稷下学宫的办学理念,于现今社会有没有参考价值?

3. 稷下学宫成立于2300多年前,同一时期,西方亦出现了著名的雅典学院,孕育出古希腊的苏格拉底、栢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哲学家。试搜集资料,比较东西方两间重要的学府的成立背景、办学理念,归纳出孕育人才、发展思想文化的条件与目的。


稷下学宫功能

政治:

《新序.杂事》:「稷下学者喜议政事。」齐国君主会向稷下学者询问国事,例如淳于髡曾劝谏齐威王取消通宵酒宴,齐宣王也听从谏言广纳贤士。《风俗通义.穷通》:「齐威、宣王之时,聚天下贤士于稷下,尊宠之,若邹衍、田骈、淳于髡之属甚众,号曰列大夫,皆世所称,咸作书刺世。」足见稷下学宫聚贤士以扶助政治的作用。


教育:

稷下学宫的教育意义在于由官学到私学。学生比例大增,孟子出行「后车数十乘,从者数百人。」(《孟子》)此外,稷下学宫也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学习制规则,例如稷下先生管仲创作了《管子.弟子职》:「先生施教,弟子是则……周则复始,是谓弟子之纪。」从弟子的衣食住行到学习态度,都有严格的要求。


学术:

稷下学宫汇聚百家,稷下先生能在此自由招生,而弟子也能在一地学习百家之长,学术高度自由,透过吸引新思想,促进各家完善自家学说。三为祭酒的儒家人物荀子,其「性恶论」就有别于孔子、孟子的「性善论」。而荀子的弟子李斯、韩非,虽习儒家仁义,最终却成了「法、术、势」的法家重要人物。由此可见,稷下学宫的自由学风正正促成了「百家争鸣」这个中国史上思想发展的高峰。


本栏逢周一刊登,由教育评议会邀请资深中小学老师及校长撰稿,以趣味手法,透过中国朝代的重要事件、史地、器物及人物,甚至朝代人物之超越时空故事,引发读者对历史的认识及兴趣。

文:风采中学(教育评议会主办)中国语文科科主任罗颖妍、风采中学(教育评议会主办)中国语文科老师符嘉颖

延伸阅读:

「甜蜜」有趣科学|星岛教室

西周衰亡是红颜祸水?|星岛教室

无人机、AI、ChatGPT交融 创造教育无限可能|星岛教室

电动车与零碳未来|星岛教室

「小强」死因研究庭|星岛教室


《星岛头条》APP经已推出最新版本,请立即更新,浏览更精彩内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