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主你的将来—奇妙的DNA|星岛教室

2023-11-30 12:32

谁主你的将来—奇妙的DNA|星岛教室
谁主你的将来—奇妙的DNA|星岛教室

我想身高190cm、英俊潇洒、身手敏捷、满身肌肉……这些都是我的幻想,都是没有我的份儿。是谁摧毁了我的梦想?是谁主宰了我的将来?是谁令我只有150cm?原来不是别人,是我的DNA!


DNA是甚么

人与人之间在特徵上有很多不同的地方,例如有没有梨窝、有没有雀斑、单眼皮还是双眼皮,而决定你有没有这些特徵的,就是DNA!DNA几乎存在于所有细胞的细胞核中,DNA可以从毛发、唾液、血液和体液中提取,它就像一本巨大的百科全书,记录着我们的遗传讯息的基本单位,因此又称为「生命的密码」,决定一切生物最基本的因子,包括生老病死、长相、身高、体重、肤色等。

DNA的全名是「脱氧核糖核酸」,它是一种超微小结构,大约放大100万倍才能被肉眼看见。它看起来像一条长长的绳子,这条绳子由许多小单元组成,称为「核苷酸」。我们体内的DNA由4种不同的核苷酸组成,分别以A、T、C和G这4个英文字母作为简称,并以双螺旋结构排列组合,形成一个独特的密码。有趣的是,人类原来有约98%的DNA是跟黑猩猩的相同,而人与人之间则有99.9%的DNA是相同的!换言之,你与我只有0.1%的差异,不过这种差异就足够让科学家用来识别每个人。我们的DNA有部分是从父母那里获得的,所以你和家族里的人便有机会拥有相似的特徵。


DNA技术的应用


1. 医疗及健康

有「无创产前检测之父」之称的香港科学院院长、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副院长卢煜明教授的团队,早在1997年已发现孕妇的血浆内存有胎儿DNA,现时已研发了唐氏综合症的无创检测方法,准确度超过99%,更被60个国家用作检视胎儿是否健全。DNA测试除了可以作亲子或身份鉴定外,在医学上亦被广泛应用,例如可预测疾病风险,有助疾病预防和治疗,诊断是否患上家族遗传病、预测患上某些疾病的风险、检查婴儿有否患上遗传病、先天性疾病及药物反应等,更可度身订造最有效的治疗方案。

另外,DNA测试原来对于减肥都有帮助,根据英国剑桥大学的研究指出,纤瘦的人原来有基因优势,因为他们体内有较少与过重有关的基因,所以较易控制体重。DNA测试亦可帮助我们了解体内的营养基因,从而制订适当的减肥方案。


2. 真的假不了

DNA在解决犯罪问题上的应用非常广泛。在犯罪现场,警方可以蒐集到被嫌疑人留下的生物体液样本,例如血液、唾液或头发。这些样本中包含犯罪嫌疑人的DNA。通过对这些DNA样本进行分析和比对,警方可以确定嫌疑人的身份,如果嫌疑人的DNA与犯罪现场的DNA匹配,那么这就提供了强而有力的证据将其与犯罪行为联系起来。相反,如果有人被错误指控,DNA证据亦可提供科学依据来还他一个清白,这对于维护司法公正和保障个人权益都是十分重要。


3. 基因改造食物

多个世纪以前,农民利用传统的杂交方法使农作物长得更大、更美味及更容易种植。不过,现今的科学家已能透过挑选、改变及控制生物的基因特性,利用生物科技来制造DNA改良食物,使其具有更好的抗病性、耐旱性、产量和保鲜性。通过基因改造,科学家能够为农作物引入特定基因,提高其营养价值,减少因病虫引致的损害,并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依赖。现时已有多种基因改造食物在香港的市面出售,例如基因改造的番茄能够增加抗虫害特性和延长寿命,能够更长时间保持新鲜;基因改造的马铃薯具有抵抗害虫及病毒的特性,减少对农药的需求,以及提高产量和品质;基因改造的粟米具有抗虫害和抵受除草剂的特性;而基因改造的大豆则增加抵受除草剂的耐受性。

DNA测序技术还可以用于食品安全检测,通过检测食品中的DNA,我们便可以确定食品的来源和真实性,防止欺诈行为,保护消费者的权益。


4. 电影与DNA

DNA的使用,往往也出现在电影桥段中。科幻电影「《侏罗纪公园》系列」曾在全球掀起恐龙热潮。为甚么在现实生活中,不能像电影剧情一样,使用DNA技术来复制出活生生的恐龙呢?原来,现在要进行DNA复制,首先需要完整且可靠的DNA样本。恐龙已灭绝了数千万年,保存下来的恐龙DNA非常稀少,且分解得十分严重。即使在一些恐龙化石中保存部分DNA,也无法提供足够的讯息来进行复制。DNA分解的速度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加,使得恐龙DNA的保存更加困难。其次,即使有完整的恐龙DNA样本,也需要具有相关生殖能力的现代生物作为载体。在电影《侏罗纪公园》中,科学家使用了现代鸟类作为恐龙的生殖载体,然而,这方法在现实生活中根本无法成功复制恐龙。恐龙的外部形态和行为特徵,无法仅仅通过DNA就能完全还原,所以我们暂时只能在科幻作品或图书里认识恐龙。

在古装影视剧中,「滴血认亲」是一个常见的桥段。所谓「滴血认亲」,是将两人刺出的血滴在盛有清水的器皿内,如果血液能融为一体,就说明两人存在血缘的关系。不过从科学角度来看,水必定会渗透到红血球细胞内,最终会令细胞爆破而与水溶液混合在一起,即是无论血型是否相同的两个人,他们的血液最终都会相融!其实,现今科技发达,如果真的要进行「认亲」,倒不如利用「DNA亲子鉴定」这个现今最准确的方法吧!


小思考,大智慧

1. 科学家在哪一年正式发现DNA的双螺旋结构?

2. 我们的身高是否完全由DNA注定?

3. 除上文所提及的,你还可以指出其他DNA技术的应用吗?


参考答案

1. 1953年,即距离现在刚刚70年前,詹姆斯.华生、克里克及威尔金斯三位科学家根据另一位女科学家弗兰克林的X光晶体照片,得到启发而解开DNA的结构。他们三人并因此在1962年获颁诺贝尔奖。

2. 很多医学研究都指出身高有很大的比例(约60%至80%)来自DNA,不过后天环境、生活作息、饮食习惯都会有很大影响。此外,有研究发现,并非所有来自同一父母的孩子都具有相同的身高,通常年幼的孩子比年长的孩子矮。

3. 自由作答。举例︰2018年广州市已签发首张附有DNA条码的电子出生证明,加载DNA的电子出生证,在处理拐带儿童及失去联络的案件,以及司法程度的身份认证、医学配对应用、亲权鉴定等方面带来更精准的协助。


本栏逢周四刊登,由教育评议会邀请资深中小学老师、校长及大学讲师撰稿,旨在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STEAM学习材料,引发学生探求知识的兴趣,将学习融入生活,培养学生的世界观、敏锐的触觉、积极学习的态度。

文:中华基督教会协和小学(长沙湾)校长、教育评议会主席蔡世鸿、中华基督教会协和小学(长沙湾)副校长郑俊杰

延伸阅读:

机率背后藏玄机 改变抉择展睿智|星岛教室

STEM天望地:「放飞机」的学问|星岛教室

STEAM|人工智能AI比我们聪明?|星岛教室

开发观察技能 展现无限可能|星岛教室

STEAM教育好助手︰ChatGPT|星岛教室


《星岛头条》APP经已推出最新版本,请立即更新,浏览更精彩内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