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大多元学习环境 拓阔学生视野
2023-11-16 09:00
近年香港都会大学(都大)的收生愈见理想,除了经大学联招(JUPAS)取录的应届本科生比上学年增加近两成外,更招收了不少来自内地及海外的非本地生。事实上,都大一直投放资源鼓励学生参与游学和交流活动,以助他们拓阔国际视野,丰富学习经验。与此同时,大学积极招收非本地的教授和学生,以建立国际化的教与学环境,促进校内文化交流。
丰富实习和交流机会 为投身职场做好准备
都大致力培育学生具稳固的学术基础,并透过多元化的实习机会、全球文化沉浸体验计划和与企业合作项目,装备学生掌握工作所需技能,每年为学生安排超过6,000个本港、内地及海外实习及交流机会。人文社会科学院四年级张皓齐曾参与游学团前赴纽西兰、南韩及大湾区等地,他认为:「到不同地方体验各地文化,跟当地人交流和了解他们的生活,有助我扩阔视野,是很宝贵的经历。」
来自四川的李兆基商业管理学院(商学院)四年级生邹镓骏来港四年,体验了与家乡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与文化冲击。在刚过去的暑假,她在商学院安排下,到本港一间会计师事务所实习,汲取经验。「商学院的老师为我们提供了谘询服务,包括检视履历及进行模拟面试等,为我们寻找实习机会时提供了相当大的帮助。」
她又指,大学安排丰富的海外交流和游学活动,让学生走出香港,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士共同生活和学习。例如商学院透过「海外沉浸课程」安排一年级和二年级同学上外语课,学习西班牙语、法语、日语或韩语,三年级时则有机会到海外著名学府进行两至三星期的学习交流。
增非本地生 营造多元化的校园氛围
为提升大学的学习气氛及促进校园国际化,近年都大积极招收非本地生,以增加本地生与非本地生的交流机会,并透过不同渠道帮助非本地生顺利适应校园生活。
来自乌克兰的Mary曾经多年担任兼职模特儿,但她深知模特儿生涯短暂,有见香港是一个非常具竞争力的城市,也有很多大企业,薪酬亦较稳定,令她决定重返校园,以准备在港长远发展并投身市场策划行业。她从朋友及以前老师口中得知,都大的商业及市场学课程广受好评,故决定升读都大。她指出,商学院与老师都热切帮助她融入校园生活,她亦非常满意课程框架。作为三年级学生,她对实习计划相当有兴趣,认为可以帮助日后寻找工作机会;又指自己懂得英文及国语,在港工作绝对没有问题。
就读商学院的李宗锴出生于辽宁,刚入读都大一年级,面对香港的生活节奏较快和高效率,他指自己还处于适应期,但相当满意校园环境,认为校舍设施齐全。他在高中时曾代表校队夺得青少年足球锦标赛冠军,获得「香港都会大学运动员入学奖学金」,同时他亦申请由大学提供的校外住宿,并获分配位于红磡的宿舍,方便上学。科技学院新生、来自菲律宾的Ashlyn则获得「香港都会大学海外学生入学奖学金」,并深切体会到两地大学文化的差异。她指出当地大学的上课时间过长,学业压力大,首年需要修读七至八个科目;老师会突然宣布即日或翌日测验,令同学缺乏时间准备。她在入读都大后,感受到愉快且充满活力的学习氛围,又认为校园设施及教学支援都比菲律宾先进,特别是都大图书馆舒适清静,与菲律宾学校嘈杂的图书馆截然不同。
学长化身大使 助新生适应校园环境
面对校园内的不同面孔,四年级本地学生张皓齐便充分把握这些难得的交流机会,参与游学团前赴纽西兰、南韩及大湾区等地,并以「过来人」的身份,与新生同行,帮助他们适应新环境。张皓齐参与了学生事务处的「学生大使」计划,协助筹办各种大学重要活动,从中认识了不少非本地学生。他表示,在首次与一些非本地的学生大使见面时,便主动上前交谈并交换电话号码,打开话题,「过程中能协助其他人、互相交流,觉得相当有趣,让新生感受到我们的热情,并渐渐加深大家的认识。」他又指出,随着多次携手筹办各类型活动,同学间彼此已建立深厚的友谊和默契。藉此他亦能够认识外地文化,同时锻鍊和提升自己的说话技巧。
都大中国内地及国际事务总监石雪梅指出,各学院和部门一直为新来港学生提供全方位协助,「例如学生事务处推出的『学友计划』招募本地及非本地高年级学生作为学长导师,筹办各种群体和小组活动,支援非本地新生在首学年学习期间适应校园生活。」
而都大学生事务长温滴霖亦相信,「学员透过与学长导师定期的小组及大型聚会,不仅能获得宝贵的见解和经验,还能扩大人际网络,确保他们顺利适应香港的生活。与此同时,透过多元化的培训及组织各式活动的历练,学长导师的领导能力、人际沟通技巧等亦可得到提升。」
(教育资讯)
最新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