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科技之窗|海洋科研成果转化助力碳中和

2022-12-02 11:27

行政长官在二○二二年《施政报告》中提及香港科创发展的未来规划,提出拨款一百亿元,推动「产学研1 + 计画」以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香港分部积极响应政府的号召,将在下一阶段的工作中,竭力推动科研成果产业化和孵化。

在政府和多方的支持下,香港分部已经在香港科技大学召开了「蓝色海洋经济高峰会」及「具有应用潜力的基础研究高峰会」,社会各界积极参会,反响热烈,极大促进了官产学研的密切交流、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及世界各地的海洋持份者的沟通与后续的产业化合作。「产业孵化与商业化高峰会」也即将举办,旨在通过官产学研的密切交流、沟通与合作,共同促进蓝色海洋经济的发展,积极推进海洋研究成果的转化。


蓝色碳汇和清洁能源

海洋是生命的起源,吸收了人类排放二氧化碳总量的三分之一左右,蕴藏着丰富的可开发资源,其中包括浮游植物及蕴含大量的清洁能源。在上一期专栏,笔者分享了海洋浮游植物不仅是海洋生产力的主要贡献者,更是海洋固碳的主力军。

近期,香港科技大学海洋科学系张琼教授(香港分部方向一成员)带领团队从不同浮游植物的蛋白组出发,利用比较基因组学的方法,分析了超过六百种海洋藻类的序列。通过获取这些藻类的金属蛋白组以及金属转运蛋白资讯,从根本上认识了不同进化历史的海洋藻类对金属元素的需求机理,更进一步结合海洋藻类的生理生化资料、化石资料,以及大量环境和地质资料,从地球长期发展几十亿年的地质尺度上,分析了海洋环境变化与海洋浮游植物组成结构变化相互作用的共进化关系,以及它们对地球气候和物质回圈的贡献。课题组解释了现代海洋藻类在全球的分布特徵,为我们精准预测环境变化对海洋生物泵的作用,建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该工作发表于Nature Geoscience)。

此外,香港科技大学能源研究院院长邵敏华讲座教授(香港分部方向二成员)是氢能和燃料电池的专家,他带领团队开展新型燃料电池和电解槽的研发,为碳中和作出积极的贡献。在深海建设大型风力发电站,可以将风能转换为洁净的电能,但将这些洁净的电力,通过长途高压电缆输送到陆地,面临着巨大挑战,因为其涉及到高昂的成本以及高电压海底电缆技术成熟度。

而另一个使用清洁电能技术的可行方案,是将风电直接在海上发电厂转换成化学物质能储存起来,然后运输到陆地。这种化学物质就是氢气,通过一种水电解装置,可以将水裂解成氧气和氢气。这是一类无碳排放的洁净能源,可以通过燃料电池或者燃气轮机,重新转换成电能,所以电化学能量转换和存储技术,有商业应用前景及成果转化潜力。

香港分部将按照「科研创新,成果转化,择优支持」的原则,鼓励和支持科研团队对原创性的科技成果进行推广转化,促进官产学研的深入合作。故笔者期待更多持份者积极参与十二月六日在香港科技大学举办的「产业孵化与商业化高峰会」,共同推动海洋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


钱培元
香港科技大学讲座教授

周文亭
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香港分部高级经理


文章刊于《星岛日报》2022年12月2日教育版「海洋科技之窗」。


延伸阅读:

海洋科技之窗|海洋科技产业化

海洋科技之窗|海洋科学创造社会价值

海洋科技之窗|蓝色活力海洋微生物

海洋科技之窗|携手并肩海洋科学


《星岛头条》APP经已推出最新版本,请立即更新,浏览更精彩内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