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VE师生研应用程式 助长者在家复康治疗

2022-10-18 11:42

长者因家中杂物或摆设容易跌倒,受伤长者疫情下亦难以进行物理治疗,专业教育学院(IVE)的四名师生因此研发流动应用程式「防跌易」,以人工智能(AI)辅助受伤长者做复康运动。程式又透过扩增实境(AR)和光学雷达技术制作虚拟立体模型,协助职业治疗师在毋须家访长者的情况下,亦能评估长者在家跌伤风险;项目将在创新科技嘉年华展出,让公众试用。

记者蔡健行

专业教育学院的四名师生研发流动应用程式「防跌易」,韩梓维(左二)表示与市面上的产品比较,长远而言该程式能减低长者受伤风险。 受访者提供
专业教育学院的四名师生研发流动应用程式「防跌易」,韩梓维(左二)表示与市面上的产品比较,长远而言该程式能减低长者受伤风险。 受访者提供


专业教育学院师生研发的「防跌易」流动应用程式,设有复康治疗运动功能,程式会以声音和文字,指导长者在家中进行康复运动。程式内设有的AI会透过电话镜头,观察用家的运动姿势是否正确。研发团队成员之一、专业教育学院软件工程高级文凭的毕业生杨汶穗表示,AI会记录用家运动的次数,以及运动时的关节活动和动作准确度,以便物理治疗师跟进康复进展,而所得数据亦会传至后台程式,以作大数据分析用途。

杨汶穗强调,为免用家受伤,系统不会勉强用家完成动作,「即使准确度未必达百分百,亦会计算次数。」用家亦能透过程式「未雨绸缪」,透过运动提高身体机能,以免跌伤。


视像观察运动姿势

长者在家中受伤除了有机会因身体机能减退所致,亦会因家具摆设等问题而容易跌倒。成员之一、软件工程高级文凭学生韩梓维的婆婆曾在家中跌倒,但疫情迟迟未有职业治疗师上门评估和改善家居环境,令她再度受伤。他因而获启发,在程式中加入虚拟立体模型制作功能。

程式以光学雷达扫描家居环境,并制作虚拟立体模型,让治疗师毋须上门家访,亦能了解长者的居住环境,继而提出改善方案。职业治疗师亦可在程式中透过AR,模拟加入扶手、轮椅等设施或防跌用具的情况,确保设备适合家居环境。程式同时设有临牀资讯管理系统,以便医护人员交换患者病历,例如病人的跌倒次数、治疗进度等。

「防跌易」的康复治疗运动功能中,AI会侦测用家的运动次数和表现,供物理治疗师参考。 受访者提供
「防跌易」的康复治疗运动功能中,AI会侦测用家的运动次数和表现,供物理治疗师参考。 受访者提供


创科展供公众试用

目前程式仍处于开发产品原型的阶段,将在本周六起举行的创新科技嘉年华中展出,届时将让公众试用。指导团队的专业教育学院屯门分校资讯科技系讲师曹嘉豪表示,正与肢体伤残学校了解程式的可行性,又指曾与安老院舍的外展治疗师商讨,发现「业界仍主要以纸笔记录资料,相信程式有助提高治疗师的工作效率,让患者亦得到及时治疗。」

虽然市面上现时亦有不少专为长者而设的防跌装置或程式,但韩梓维指,该等装置多在长者将跌倒时才发挥作用,而「防跌易」则能以改变家居方式和改善健康,长远可减低长者跌倒时的风险。


立即下载|全新《星岛头条》APP: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