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关系|生死教育入门 让子女克服「死亡威胁」

2022-06-07 13:02

早前疫情肆虐,不少家庭经历成员确诊,令不少父母担心家人互相感染,其实担心的不止是父母,也包括家中年纪轻轻的子女。看着新闻的死亡人数及家中确诊的父母,他们会加以联系。面对「死亡威胁」,敏感的小孩心理压力其实也不少,他们会忧心、会胡思乱想,也会出现较起伏的情绪。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关顾子女的担忧呢?

于疫情中,如子女担心地问及︰「妈妈,你会不会死?」我们也许觉得他们很可爱、很窝心,然后会跟他们开玩笑,我们会说:「你很爱妈妈吗?会舍不得妈妈吗?」有时候,我们也可能不自觉地通过子女的紧张来加强自己被爱、被需要的感觉,但这样的回应也同时加强了子女的恐惧,因为我们像是默认了他们的担心。

此外,我们或会希望藉此教育他们,所以我们会说:「妈妈终有一天会离开你,所以你要学识照顾自己啊!也要和弟妹好好相处呀!因为到时你们就互相照顾的了!」当然,每个人都会面对死亡,但我们应避免加剧子女的恐惧,因这会削弱他们的安全感,当他们的精力都花在担心父母的安危,还哪有空间学习?

与其急于说教,面对子女的担忧,我们可以先安抚他们的情绪,「没事啊!妈妈的确是不舒服,所以需要休息呀!不会轻易就死的,你放心啊!」当身体状况有好转时,我们也可主动报喜:「妈妈今天感觉好多了,相信很快就可以打败病菌了!」只有令子女放心、放松,他们才有能力及能量继续学习、继续成长。

生死教育的确是人生的必经课堂,但课堂也是有深浅、有先后的,我们需要好好调整及拿捏。活于恐惧的孩子会裹足不前,与其心急让子女一夜长大,不如让他们满有安全感地迈步向前吧!

(欢迎读者就有关内容,致电香港青年协会家长全动网热綫:2402 9230,查询时间为星期一至五上午9时至晚上6时)


本栏由香港青年协会家长全动网社工及嘉宾轮流执笔,与读者分享亲职教育经验;本文作者为郑芷琪姑娘。

文章刊于《星岛日报》2022年6月7日教育版专栏「亲子同路」,原文标题为〈死神来了〉。


延伸阅读:

亲子沟通|假如子女出现情绪问题 会有甚么迹象?

家长教室|孩子谈恋爱 家长心惊惊

家长教室|社工分享3种获取幸福的正向方法

多点诉说心事 不要让子女「不明所以」

家长教室|网课新常态


立即下载|全新《星岛头条》APP: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