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两对母女 两个情景
2021-05-25 11:02
上周六,到上环信德中心邻近的港澳码头的日式连锁食肆午饭,在等候已点的拉面期间,一对母女在笔者的对面,正在找位置坐下。活泼的女孩看到卡位开扬的位置,箭步坐下来。「我都未叫你坐,你给我行出来!」母亲拉高嗓子,边吆喝女孩的期间,再加上一句广府的粗言秽语。女孩乖乖地从已坐下的位置行出来。瞬间,那位旁若无人的母亲,立即坐下女儿未有申报已「摆占」的座位。
「我喜欢吃这款拉面」,女儿还是高高兴兴地指着餐牌嚷着。说着粗言秽语的母亲,同样反应迅速地说着:「我叫甚么,你就食甚么,再吵闹,你甚么都没得吃!」母亲也随即若无其事,一本正经地向侍应点下她自己喜欢吃的那款拉面了。笔者在对面坐着,明显看到默默靠边坐的女儿,在「失位失言」之下,表达闷闷不乐,并有饮泣的可能。笔者心中默念,希望这女孩不要哭,否则,更大的祸患就会降临!
翌日,笔者与家人到中环置地广场午膳,无独有偶,坐下来后,又有一对母女行近。同样预备坐在我对面的位置,「你坐在中间的位置,这里舒服一点。」母亲边将女儿安顿妥当,边代女儿将携同进场的公仔,同样放妥在左侧,并加一句:「放这里好不好?」女孩点头后,母亲再用防疫消毒纸巾,轻轻擦着女孩的手掌,然后补一句:「一会你喜欢吃甚么,就叫吧!你吃甚么,妈妈陪你吃,好吗?」「好!」女儿回答。简单话语里渗出对母亲关怀的领受。
两对母女的互动,两个情景,前者是压抑,是喝骂,甚至可说是粗暴地对待孩童,毫无疑问是反教育的;后者是以孩童为本,悉心照顾,以小为入,女儿从母亲而来的,想必是多方的培育。都是五、六岁左右的孩童,十年易去,就算没有水晶球,用常情常理测度,两位孩童的成长,将有很大的分别,殊途不同归。
家庭教育扭曲、失效,无心无力,这对孩童的成长,几乎可说是致命的打击。若要回天有术,最后一着是看孩童能念甚么样的学校、遇到怎样的老师,以及命中注定,在成长的各个阶段里,她(或他)能交上甚么样的朋友了。
何汉权
作者为国史教育中心(香港)校长,长期关注学生全人成长及教学专业发展课题。
文章刊于《星岛日报》5月25日教育版专栏「校长有情」
最新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