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科冲刺系列】历史科抢分不靠背诵 分析组织力强定高下

2020-04-14 11:55

港岛民生书院历史科科主任朱苇葶
港岛民生书院历史科科主任朱苇葶

如果以为读历史,最重要是考记性,那就大错特错。港岛民生书院历史科科主任朱苇葶表示,历史科其实是考学生的分析、组织和理解能力,其中考生作答卷一时,除了要控制时间,更切忌「资知不分」;至于作答卷二的「论述题」时,则要掌握提问用语和比较题的答题技巧。(六之二)

现时历史科高中三年的学习内容,主要围绕「二十世纪亚洲的现代化与蜕变」,以及「二十世纪世界的冲突与合作」,当中很多历史事件,包括中国的清末新政、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以至日本军国主义的兴起及影响、两次世界大战及有关的和约签署等等,都是选修历史科学生需修读的课程内容,内容既多且阔,不过,要考好历史科,并非只靠背诵。

港岛民生书院历史科科主任朱苇葶表示,现时的历史科考试题目,并非只问历史事件,学生直接铺陈答案就可以,还需要分析、组织和理解资料的能力,「读历史不可以只靠背诵,背诵主要是展示你的其他能力。」

距离历史科的开考时间,大约只得两星期左右,朱苇葶认为,现阶段同学可以审视自己的答题技巧,看那些地方有改善之处。「历史科的题目,渉及很多提问用语,同学现时可找最少五年的历届试题,找出常出现的提问用语,并归纳成一个温习表,列出不同的提问用语,应该如何回答问题。」

朱苇葶举例,有些问题会问某历史事件的「趋势」,考生答题时,除了要提出「上升」或「下降」外,也要引用数据,指出事件前、后的分别;她又提醒同学,在卷一的历史资料题中,常会问到历史学家或作者的「态度」和「看法」,但很多同学却混淆了两种问题的答法。「如果题目是问『态度』,答案就要有些具体的词语,例如『支持』、『反对』、『赞美』等等;但如果是问『看法』,就需要清晰描述历史学家和作者的看法。两种问题看来相似,但其实是有分别的。」

朱苇葶表示,同学答题时,如能有良好的格式和组织,可展示他们对题目的掌握,所以她建议答题时,每段的第一句应为「中心/关键句子」,然后才引用资料论证;另外,每段只提出一个论点,「如有数个论点,就分数段阐述。」

此外,在历史资料题中,也常有考生犯了「资知不分」的问题。朱苇葶指在这部份,有的题目只要求考生引用资料,但考生却在引用考题资料之馀,还加入个人所知,没有清晰分开两者,这就并不理想。

至于卷二的论述题,朱苇葶就提醒同学作答时忌片面,要多角度思考,例如题目问考生是否同意某个论点,考生不论是否同意,都要有正反两面的论点。她以二○一八年文凭试,其中一条论述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1960年代末,日本的发展是否主要基于美国因素,试解释你的看法。」为例,指同学即使答「是」,但如果只答美国因素,不答其他角度,最多也只得一半分数。

至于论述题经常出现的比较题,也值得同学注意。朱苇葶说有些比较题是直接比较,例如同样在二○一八年的文凭试,曾问「你认为孙中山和毛泽东,那一位是更伟大的中国领袖?试解释你的看法。」她指如同学答题时,分别写孙中山和毛泽东,每人一段,并非理想的比较方法,而是应找出比较的范畴,例如政治、经济下,两人的不同做法;另外,部份问题中有「最重要因素」、「主因」、「相对重要性」等字眼,都是属于较高阶的题目,但其实也是要同学就不同因素比较!

朱苇葶表示,趁现时离历史科开考还有时间,建议同学参考考评局网页的「考生表现示例」,了解不同等级学生的答案,也可看不同的题型,应如何作答。「历史科不是越背得熟越好,而是要知道如何铺排答案,多看『考生表现示例』,可模仿别人如何作答,也了解不同等级学生的答案,对备战也有帮助。」

历史科有两份卷,卷一为历史资料题,设四题 ,需全部作答,全卷六十分;至于卷二则设七题论述题,考生可选任何两题作答。朱苇葶表示,过往不少考生在时间控制方面不理想,导致不够时间做卷,她又提醒考生在卷二选题作答时要小小,避免选错题目而重新选题。

朱苇葶说,卷一的作答时间为两小时,即约三十分钟要完成一题,而每条大题目又会再分为数条细题目,而通常最后一题都要写短文。「卷一的时间控制是很重要,是能否取得好成绩的关键,因不少学生常不够时间完成所有题目。」她建议卷一每条短文,用十六至十八分钟作答,不要在一条题目用过多时间。

至于卷二的论述题,共有一小时三十分钟作答,考生需在七题目中,选两条作答。朱苇葶表示,考生应大约用四十分钟完成一题,当中包括选题。「如何选题很重要,因不少同学选答一条题目后,但中途却发现不懂得答,然后转答另外一题,这样一来,不但浪费时间,也会影响心理,所以要谨慎选题。」

朱苇葶表示,学生选题时,除了要因应课题外,还要考虑题型。「有些学生会偏好选答某些课题,例如有的学生喜欢答有关欧洲的课题,当一见到欧洲的题目就会选答,但可能在题型方面,他们却未必掌握,于是要中途转答其他题目。所以不要只选课题,审题、掌握题型也很重要。」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