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赤持续市民肉紧 开源节流宜适度进取
2024-12-17 00:00《财政预算案》近日开展公众谘询,社会最关心的议题,莫过于政府如何克服预料连续3年出现的千亿元赤字。对于恢复收支平衡,财政司司长陈茂波早前表明会对「开源」相当忍手,因要尽量减低对一般市民和中产的影响,似乎政府「灭赤」的思路主要是削减开支,增加收入只是辅助手段。
截至10月财政储备已降至约5700亿,只够政府10个月开支,市民有所担忧不无道理,政府有责任拿出切实可行的方案,严守财政纪律,在可行情况下争取在开源和节流两方面适度发力。
2019年初,香港财政储备高达1.2万亿,此后雪崩式下跌,关键原因是疫情期间当局不得不实施逆周期措施,这完全可以理解。至于疫情结束后财赤迟迟无法收窄,自然与卖地成绩不理想、经济大环境不利企业盈利和房地产交投等因素密不可分。对此,社会不应亦不能苛责上届和本届政府,毕竟它们都没有水晶球,可以未卜先知。
疫情以来储备急降
根据政府计划,恢复收支平衡需时3至5年,这是一个相当清晰的时限。但市场和市民心里难免有个疑问:3至5年「灭赤」的基础是甚么?
大家比较担心的是,不但不可能在3至5年内「灭赤」,更差的情况可能陆续有来。香港是一个极易受到外围因素影响的小型经济体,本来大家以为9月美联储开展减息周期后,香港经济将重拾增长动力,讵料特朗普东山再起,其扩张性政策极可能拖慢美国减息步伐,贸易战亦势必重创香港外贸表现。另一方面,尽管内地已预示明年将有更多救市措施,但实际成效尚待观察。基于这些因素,本港经济复苏步伐可能面临颇多不确定因素,「灭赤」大计亦会受到一定程度干扰。
当然,我们不能因为外部环境不明朗便坐以待毙,必须以积极的态度面对。政府很难在教育、医疗、福利等涉及民生福祉的领域乱砍开支,毕竟当局必须坚持「以民为本」的理念;而加大对北部都会区的投资亦值得支持,毕竟北都是香港未来的增长引擎。但在不牺牲民生和香港长远发展的范畴,政府则应考虑如何开源节流。
严控开支是必须的。早前大熊猫安安、可可的命名比赛用了70万元公帑,结果却决定沿用原名。尽管70万仅占库房一小部分,但花钱如流水,毕竟有点冤枉,以后应该严格把关。另外,政府部门近年开始削减1%经常性开支,有没有空间扩大利用AI技术,进一步提升效率和节省开支?过往经济不景时问责团队曾带头减薪,现在可否再做一次,以展示政府与市民共渡时艰的决心?
至于开源,加徵新税可能会加剧市民负担,故此操作空间有限,但当局并非毫无方法增加收入。例如政府非常依赖卖地收益,未来可否考虑拆细地皮,鼓励中小型地产商投地?这样做相信可对楼市起到刺激作用。
必须避免库房「乾塘」
政府修订后的2024年经济增长率为2.5%,是年初预测范围下限,很难认为这是一个非常理想的数字。《财政预算案》进行公众谘询期间,市民肯定会提出很多有益有建设性的意见。希望政府集思广益,认真分析和归纳意见,根据香港当前和长远需要,拟定适切的财政安排。为了确保香港的长远可持续发展,那就必须避免库房「乾塘」。纵使未来数年在「特朗普2.0」搅局下,香港经济或会遇上不少麻烦,但适度地开源节流,是完全办得到的。
關鍵字
最新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