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建债遭冷遇 政府勿掉以轻心

2024-12-15 00:00

政府发行零售基建债,结果认购不足。
政府发行零售基建债,结果认购不足。

政府发行零售基建债,结果认购不足。以零售债来说,是2011年以来首次认购不足。主要原因其实并非财赤问题,而认购不足也不会对政府营运有大影响,可是整件事给人的观感比较差。政府内部可能自有盘算,可能认为认购不足也不是大问题,勉强用高价去吸引人认购,反而可能不利财政,而反正现在机构投资者对港府信心不俗。可是三人成虎,机构投资者也是人,难保因为此单新闻,改变对港府观感,今日有信心,未必明天仍有。政府中人值得思考一下,今次事件的处理,是否可以做得更好。

早前政府发行零售基建债券,目标是集资200亿元,但结果只有13万人认购,认购额大约180亿元。换句话讲,就是不足数,也是2011年来,首次零售债券认购不足。当然,发债规模少20亿元,不会对政府营运造成任何影响。反正之前有不少评论,都认为政府不应靠借贷度日,借少一点,未必是坏事。

政府方面的解释,相当官腔。政府回应提到近期港股表现好,新股市场活跃,而且市民预期减息,这些因素都不利基建债认购。这些原因也合理,问题是照计政府在发行时已经知道,为何不选择下调发债规模?

坊间的讲法,是基建债的3.5厘息率,低过定期存款,并不吸引。这解释看似合理,但笔者并不信服。原因很简单:两者根本不可直接比较。定期存款顶多让你做一年,但基建债让你锁定3年利息,此其一。另外,基建债的入场门槛低,1万元也可以,以此银码到银行做定期,息口肯定差。事实上,早前发的银债,息率也是「低过定期」,但笔者也建议大家认购,银债的认购反应也很好。
13年来首例零售债认购不足

基建债认购不足,可能反映政府在宣传推广上不够积极。银债及通胀挂鈎债券发行多年,认购者都熟悉,银行券商也落力推广。可是这个基建债呢?笔者肯定,身边谈论的人不多。当然了,政府早前已发行了银债,也其实消耗了坊间部分购买力。

至于不少人谈到的财赤问题,也是原因之一。港府的财政问题,并非新鲜事。但为何大家认购银债时,却不担心?关键是今次基建债认购期间,刚好和港府公布千亿财赤的新闻重叠。总会有些认购者,听到这些新闻,或网上的评论,会感到有点不安。

以笔者所知,政府内部并不认为今次认购不足事件有何问题。事实上,政府早前也向机构投资者发债,中标利率比基建债更低。这其实也是一直的情况:政府在大户间的发债成本,比起向市民集资更便宜。所以,某程度上政府是向市民「卖大包」,当然也希望搞活零售债券市场。
银债消耗部分购买力

现在的情况,似乎是机构投资者反而愿意以更便宜的息口借钱给政府。所以亦有政府中人私下对笔者说,是市民「不识货」。而政府若勉强以高息去吸引市民,反而令利息开支更大,也难保会被人演绎为「要高息才有人买,肯定有问题」。

这种讲法,当然也有道理。问题是机构投资者的决策人,也是普通人一个。

当基建债认购不足的新闻不断发酵,难保机构投资者的心态也转变。今日仍愿意以相对低息借钱给政府的机构投资者,他日就未必如此慷慨了。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