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东会:港航运非夕阳行业

2024-06-24 00:00

Banga称,香港国际航运中心地位仍在不断巩固。
Banga称,香港国际航运中心地位仍在不断巩固。

本港码头排名跌出全球十大,航运地位引各界忧虑。香港船东会主席Angad Banga表示,码头吞吐量只是其中一项指标,香港航运业并非夕阳行业,相反国际航运中心地位仍在不断巩固。他提出,香港可仿效伦敦及瑞士,加速转型成高增值服务港口,目前已有逾1100间公司在港从事高增值海事服务,在疫后大增逾两成。
船东会主席Banga表示,香港货柜码头吞吐量下降是不争的事实,但不能以偏概全,妄断航运步入夕阳行业,因为除了装卸货,整个航运生态还包括船舶拥有及管理、船舶注册、船舶融资、海事保险、法律及仲裁等多项服务,这些领域于全球排名依然位列前茅,并持续增长。
高增值服务企业疫后大增

他认为,香港有多项独特优势,世上难有地方可比拟,包括奉行普通法制、低税率、健全的航运资本市场、丰富人才库等,并融入大湾区发展,这些吸引力在业界眼中丝毫未减,只是近年中美角力及疫情封关造成误解。他提到,船东会早前在港举办了一些大型活动,「已经开始令国际社会彻底改观。」

对于本港航运出路,Banga称,可参考英国伦敦及瑞士的模式,「如今伦敦已经没有货柜码头,瑞士是内陆国家,但在航运高增值服务举足轻重」,解释指伦敦在海事保险、船务经纪等是行业表表者,而瑞士拥有大量商品贸易公司,在全球乾散货及湿货贸易都是主要参与者。他指出,香港在这些范畴皆有足够的配套,可复制两地的成功模式,又或走出自己高增值海事服务之路,「世界变化非常快,香港(航运业)二战过后多次成功重塑定位,这次都一样。」
倡推动绿色燃料加注

施政报告提出,将香港建构成航运绿色能源加注中心,身兼亚洲船东协会会长的Banga指出,进入大湾区的船舶有一半是来港补充燃料,有战略优势发展,并认为「吞吐量下跌令香港做不到绿色加注中心」的说法站不住脚,虽然起步较其他地区慢,但已急起直追。

Banga称,航运燃料加注发展不应「将所有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目前航运界对绿色燃料未有清晰方向,而香港正采用的液化天然气(LNG)只是过渡方案,相信未来要推动绿色甲醇、绿氨等加注方法;又称很多绿色燃料在内地生产,香港拥有运输及仓储成本优势。

香港船东会在1957年由本地船东倡议成立,目前是全世界最大船东协会之一,2022年底会员成员拥有或经营的船队共有约2.23亿总载重吨位,占全球商船载重约10%。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