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塑新时代食肆「转款」无加价

2024-04-23 00:00

首阶段管制即弃塑胶正式生效,有连锁食肆贴出相关告示提醒顾客。
首阶段管制即弃塑胶正式生效,有连锁食肆贴出相关告示提醒顾客。

「走塑」首日实施顺畅,《星岛》记者昨走访天后、油麻地及大埔一带食肆,不少店家虽仍提供发泡胶餐具,但职员反映仅是存货,相信短期内可用完,并尽快转用环保餐具。有餐厅更谓,虽然「走塑」会令经营成本上升,但认为开店也要负上社会责任,不会将成本转嫁巿民。有食客则指,明白塑胶危害环境,需时适应新餐具。

首阶段管制即弃塑胶新法例昨日正式生效,禁止商家提供或销售发泡胶餐具、胶饮管、胶搅拌棒、胶刀叉匙和胶碟等。环保署早前表示,新例设6个月适应期,期间不会执法。不过《星岛》昨巡视多区食肆,发现不少小店亦已准备转用新餐具。在天后一带,虽然不少食肆仍提供发泡胶餐盒,但烧味店店员单先生向记者表示,现时仅剩约70个发泡胶餐盒存货,「一日之内就会用晒,之后会转用塑胶餐盒。」但因怕黏着饭粒,暂时不会考虑用纸餐盒。他续指,店内已全数转用纸饮管,匙羹亦改用甘蔗渣材质,暂未收到食客投诉不好用,「饮管已特别选了硬少少的纸质。」成本方面,虽然「走塑」令餐具花销上升2倍,但暂无计划加价,「始终依家巿道唔好,过多排再看看情况决定。」
烧腊店成本月增近千元

在油麻地,有主打两餸饭的食肆已全面转用「稻壳」制餐具及餐盒。负责人杨先生指:「新餐具材质更能受热,不会咁易软,相信食客亦会接受。」不过相关材质容器不可放入焗炉翻热,否则容器会被溶解,会额外提醒食客。他续指,采用新餐具令成本上升1.8%,但强调会负起社会责任,暂时未拟加价,「不想增加基层巿民负担。」

在大埔广福道也有烧腊店一早「转盒」。周师傅向记者指,早在政府推行「走塑」前,已全面将发泡胶外卖盒,转为胶盒;餐具亦改为木制品,每月经营成本因而多近千元。而在新政策宣布后,有顾客亦已自备玻璃饭盒及餐具「买饭」,冀能尽早「习惯一下走塑」。

「走塑」刚刚推出,不少巿民指需时适应,但明白政策目的。巿民马先生指,支持新例推行,直言将外卖「带回家吃无问题」,惟上班族未必用惯新餐具,培养自备餐具习惯也要时间。中学生潘同学指,食物中多含有水份,用纸质或木质餐具均不太方便,部分纸饮管也会溶解,但认为政府应多鼓励食客自备餐具,「如食肆不提供餐具,或者反过来能鼓励大家自己带餐具。」

巿民袁小姐指,知道塑胶不能在自然环境中降解,故支持政府「走塑」。她指,平日习惯外卖,不时使用即弃餐具,虽然纸或竹制匙羹不可在水中长泡,但认为可以接受,「其实公司中也有准备餐具,但店家畀即弃餐具我便照用。」若日后餐厅需另外收餐具费,她也会选择「走餐具」。
谢展寰:很快建立绿色文化

环境及生态局局长谢展寰昨日到过4间餐厅及2间零售店铺,了解首日实施「走塑」的情况,其中有关餐厅已准备好替代品,包括选用较深的纸匙羹,顾客反应良好,也有餐厅收到顾客反映,认为纸饮管不太耐用及匙羹深度较浅。谢展寰向餐厅提议,可参考环保署设立的绿色餐具平台提供的资讯,试用不同产品,选择合适的替代餐具。局方表示,对不少店铺和市民来说,非塑胶替代产品是新事物,「走塑」有6个月适应期,相信香港很快会建立一个新的绿色「走塑」文化。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