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18岁男女身高中位数增加2厘米

2024-04-23 00:00

青少年身高呈增长,与营养增加、生活方式转变等有关。
青少年身高呈增长,与营养增加、生活方式转变等有关。

小朋友能健康「快高长大」,是每个家长的期望。衞生署昨公布,将在7月采用更新版的「香港2020生长图表」,取代在1993年编制的旧图表。「生长图表」是用以判断儿童发育情况的重要指标,新图表将涵盖新参考数值和定义,更适合评估当代儿童及青少年成长。另署方和大学共同研究发现,现今港童的身高较过往有明显的「长期增长」趋势,年满18岁者身高中位数更激增2厘米,变成男高172.5厘米,女高160.2厘米。
男孩172.5cm 女孩160.2cm

「生长图表」采用百分线,表达儿童的生长数据,用以判断儿童发育是否正常。因应图表数据沿用多年未有更新,团队在2019年至2022年期间,收集21307名婴幼儿、儿童及青少年的生长数据,结果发现18岁青少年的身高中位数较30年前多约2厘米。当中男孩从1993年的170.9厘米高,增至2020年的172.5厘米高,女孩从1993年的158.2厘米高,增至2020年的160.2厘米。

署方指,新图表将在今年7月在母婴健康院使用,9月会扩展至学生健康服务中心。医管局亦将在9月起,在辖下医院逐步转用新图表,期望今年年底前在所有医院推行;医健通亦将支援使用和查阅新图表。地区健康中心现行针对儿童的服务,包括班组活动、外展健康风险评估等,也会采用新图表;署方稍后也会发信予医护专业机构及持份者,介绍新图表应用。
7月起更新儿童生长图表

中大儿科学系临床专业顾问倪以信表示,儿童和青少年的身高及体重呈增长属「全球趋势」,估计与营养增加、生活方式转变、社会因素等相关。衞生署社会医学顾问医生(家庭及学生健康)锺伟雄则指,身高中位数增长是综合分析,强调评估发育要视乎儿童个别情况,「即使不在中位数,可能在75%或者25%区间内,若高度增长一直大致跟随百分线,又没有其他临床问题,家长与小朋友绝对毋须担心。」

新图表适用于0至18岁本地儿童及青少年,共分为4套图表,包括头围图表、体重图表、身长及身高图表,和体重指数(BMI)图表。新图表加入两条末端百分线(99.6%和0.4%),把百分线数目由过往的7条增至9条。锺伟雄称,增加百分线可为医护提供更多参考资料,「当个案数值接近末端百分线,甚至超越末端时,医护便要留意是否需深入评估,了解背后原因。」

新图表也改用BMI指数图表,取代过去的「身高别体重」图表,以更贴近国际标准。另团队亦为「超重」和「肥胖」定下新定义,即5至18岁儿童的BMI,在同一性别及年龄群组的91%至98%之间即属超重,98%以上则属肥胖。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