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健通拟修例通经脉 私营医护须上传病历

2024-04-08 00:00

医务衞生局副秘书长许泽森(右)与医管局资讯科技及医疗信息部主管张毅翔(左)表示,期望透过医健通+帮助巿民更好地掌握个人医疗纪录。
医务衞生局副秘书长许泽森(右)与医管局资讯科技及医疗信息部主管张毅翔(左)表示,期望透过医健通+帮助巿民更好地掌握个人医疗纪录。

基层医疗是本港未来医疗布局核心,病人数据互通尤其重要。港府早前便向立法会申请近14亿元拨款,发展「医健通+」。不过,虽然已有近600万港人登记为医健通用户,惟仅3成人授权私营医疗机构上传病历。医务衞生局团队接受《星岛》访问指,授权少与机制设计相关,拟在今年底至明年初修例,日后巿民只要同意加入医健通,即等同自动授权上传;目前已登记用户,在立例后可视作自动同意授权上载。对局方早前指研究修例,强制私营医疗机构上传重要病历,团队解释仅限医健通用家,且立法是「备而不用」,会透过增加诱因,如参加政府资助医疗计划便要上传等推进,「如医生一定不用医健通,不能逼佢上传」。
港府于去年《施政报告》中提出「医健通+」5年计划,冀将医健通转型为集医疗数据互通、服务提供及流程管理的综合电子平台。医务衞生局副秘书长许泽森指,港人习惯在公私营医疗机构「两边走」,期望通过改良医健通,令巿民可掌握及管理自身的医疗纪录;亦冀同步收集数据,了解各种医疗改革能否确保有限的资源,用在最适切的巿民及服务上。
许泽森:8成西医已加入医健通

许泽森说:「病人的医疗纪录越全面,对治疗亦更有保障,冀通过医健通+,令公众成为自己医疗纪录的掌握人及管理者。」不过,现时仍有半数医疗服务提供者未加入医健通,主要涉及护士、中医、牙医及辅助医疗业人员,但情况不难理解,「如护士非单独服务提供者,视乎所在机构有否加入;牙医因医疗纪录方式不同,如需记下每颗牙齿的状态,难用现有模版;物理治疗师等因以实体信方式接受转介,也无诱因加入医健通」。但许强调,目前8成西医已加入医健通,亦正开发便利牙医的纪录介面,且随着中医医院明年底启用,加上电子病历及转介逐步普及,对促进服务提供者加入感乐观。

而为简化程序,医衞局已推出先导计划,与私营医疗集团合作进行系统改良,以实现与医健通的「无缝上传」;计划在今年内完成,冀明年有初步模式面世。许泽森指,未来医健通定位为「入门版面」,目的是要畅顺连接不同的医疗服务平台,如公院的HA Go、私家诊所的App等,也支援通过「医健通+」在有关平台进行预约诊症,但非意味取代其他平台,「不同的医疗机构有各自的行政考虑,需要独立的系统处理,医健通+不是要天下无敌」。

对局方研究修订《电子健康纪录互通系统条例》,赋权医衞局局长可要求医护服务提供者,将指定重要数据存放在病人的个人医健通户口;且计划简化授权上传程序。医管局资讯科技及医疗信息部主管张毅翔解释,现时授权分作两部分,第一步是同意加入,第二步是同意医生查看及上传病历,未来拟简化为「加入即同意上传」,但保留病人「授权医生查看」权利。若病人日后「转医生」,也可撤回授权。许泽森说:「虽然病历仍保存在医健通系统,但相关医生不能再查看,我无授权也看不到。」未来亦拟通过二维码,让病人扫码完成相关认证及授权。
张毅翔:病人转医生可撤回授权

许泽森又补充指,现时已登记的600万巿民,多是在疫情期间接种新冠疫苗时加入医健通,因此非人人有授权让医护上载病历。至于拟议的「强制上传」法例,前提只适用于医健通用家,强调医健通是自愿参与平台,不认为可强逼医护人员就范,但亦看不出已参与的医护为何会拒绝上传,「立法不等同要使用,而现时大部人不上载只是出于授权或技术原因。若解决相关问题后,仍有大量人出于不明原因拒上传,才会考虑应否用较强硬手段处理」。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