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募集「新米名」 盼成记录本地历史一部分

2024-04-08 00:00

团队在网上公开募集「新米名」。
团队在网上公开募集「新米名」。

团队在网上公开募集「新米名」,Vangi坦言米名十分重要,能为种植本地米赋予多一层意义。

「米名好靓,令人有好多联想。」Vangi分享,前人命名的米名简单明了,例如较细小的「老鼠牙」、谷壳上正中有一细点的「花腰仔」、较迟开花结穗的「丝苗迟花」。至于「齐眉」,团队仍在考究背后原因,「是否稻穗的高度长至对齐眉毛而得名?改米名好难!」她续说,传闻「丝苗」味道好而成为贡品出口海外,实际定义却没有多少记录。她指,团队感恩网民一同出谋献策,现时已收集了很多米名,正努力取得共识。
助市民重新理解本地稻米

她指,大众可以透过米名了解米种,甚至追溯其源头,更进一步显示到该些农民迁徙的历史,「为何本地人当初会种米?可能有客家人移民来港,谷种对上一代人十分重要。」她举例,现时的农地前身也曾种米,邻近村民都能说出以前种过「花腰仔」,期望透过项目重新理解本地稻米的历史,找寻香港曾种植的米种是因何得名的。

Vangi补充,过去到访不同农场,发现部分农夫认为不一定要种回本地米,而内地网购平台也能买到米种,令她更坚守复育本地米的理念。她期盼,米名成为记录本地历史的一部分,令种植本地米有多一层重要意义,并藉此叙述香港本地的农业历史。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