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徵费「先行先试」试出连串问题

2024-04-03 00:00

荃湾区议员古扬邦批评回收点太早关门,建议延长开放时间。
荃湾区议员古扬邦批评回收点太早关门,建议延长开放时间。

垃圾徵费「先行先试」计划昨日进入第二天,《星岛》记者走访参与试点的大厦及食肆,并综合各方意见,发现多个问题逐渐浮现,当中包括成本太高、指定袋体积太细或太大、每月派发指定袋的数量太少、担心指定袋的坚韧度不足、厨馀机配套短缺,而「绿在区区」回收点配套和开放时间亦有改善空间。
有参与试点的荃湾满乐大厦住户指,如日后要自己真金白银购买指定袋,实在太贵。其中居于安宁楼的梁女士直言:「每月要用50至60元买指定袋,即系一年600至700元,对我们基层市民来说其实好大负担!」另一住户李女士认为,每个15公升袋要1.7元太贵,「如果到时要买大个啲,咪仲难捱!」被问到会否只买最细又最平的0.3元指定袋以节省金钱?她反问,「个袋咁细装到啲乜?装多棵菜头都唔得啦!」她表示要悭钱也只好「因住因住咁去掉垃圾」。

垃圾徵费的另一个被批评问题,是指定袋太细或太大。安宁楼李女士认为,指定袋(15公升)「唔够大」,比普通白色袋还要细。不过,另一住户唐太则提早数天尝试为废物进行分类,认为操作上问题不大,「由一开始担心指定袋太细,到做咗垃圾分类后,才发现根本唔使用咁大个袋」。
每月派发指定袋数量太少

也有住户不满每月派发的指定袋数量太少。李女士认为现时30个袋「一定唔够用一个月」,「有时个袋会穿、有时多啲垃圾、有时家中多人来食饭已经用不止用一个。」另有住户说:「有时孙仔孙女、阿仔新抱返嚟食饭、煲汤有汤渣乜嘢都倒,一天也不止用一个。若用完30个后要自购,我会用回普通的垃圾袋。」

指定袋的坚韧度亦引起关注。参与试点之一的旺角食肆「鋿晶馆」,负责人陈先生透露,该店昨日共用了9个100公升及1个50公升指定袋,符合预期,但他最担心的是指定袋的质料坚韧不足,容易弄穿。不过,他坦言,试行情况未必能反映实际状况,因为现时捆绑一袋垃圾时会预留一些空位,不敢用尽胶袋空间,亦没有测试指定袋的极限承载能力。他预料,当垃圾徵费正式实施,为节省营运成本,会要求员工「挤尽个袋」,悭得一个得一个!

有满乐大厦居民认为厨馀机配套不足。与安宁楼一街之隔的福来邨外有一部智能厨馀机,惟记者实测使用厨馀机,首先要在手机下载「绿绿赏」应用程式,打开程式内二维码被扫描后,厨馀机门才会打开,对不擅于使用智能手机的长者而言或有困难。据屋邨给予居民的单张,居民要回收厨馀,要步行最少3分钟前往亨和街的厨馀回收流动站,或步行4至5分钟到香车街垃圾站或绿在路德围,颇为不便。安宁楼住户唐太亦认为「厨馀回收」是关键,指因为大厦居住的大多为老人家,每天多数要买餸煮饭,若要他们每天下楼扔厨馀并非易事,遇上翻风落雨,他们更容易「跣亲」。
政府应审视下一步如何部署

至于「绿在区区」回收点配套和开放时间亦有改善空间。安宁楼住户唐太表示,愿意身体力行去做回收,惟最近的回收点在绿杨坊,步行需时约十分钟,希望回收点尽量在屋邨附近,以回收三色桶以外的回收物。

荃湾区议员古扬邦则批评回收点太早关门,居民晚饭后或打工仔下班后想回收便只能放在门外,甚至产生去年圣诞红磡回收站外变成垃圾站的情况,建议延长开放时间。身兼关爱队成员的他续说:「会善用关爱队人手及资源做更多街站、派传单,让街坊更了解收费、回收详情。」

「先行先试」才第二天,已经试出连串问题,可以预见在正式收费情况下,出现的问题必然会更加多。看来政府的确需要认真考虑所有找出的问题,和在正式收费下可能出现的问题,再审视垃圾徵费下一步应该如何部署,甚至可否如期在8月1日推行。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