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百年诞辰36侠活现江湖

2024-03-16 00:00

「侠之大者—金庸百年诞辰纪念」活动揭幕,查良镛夫人子女、行政长官李家超及文体旅局局长杨润雄出席。
「侠之大者—金庸百年诞辰纪念」活动揭幕,查良镛夫人子女、行政长官李家超及文体旅局局长杨润雄出席。

「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金庸武侠」,文学泰斗金庸(查良镛)创作的武侠小说家传户晓,适逢昨日农历二月初六为其百年诞辰,获文化艺术盛事基金支持的「侠之大者—金庸百年诞辰纪念」活动亦于同日正式揭幕,两个展览分别于中环爱丁堡广场及香港文化博物馆举行,连同其他地点,合共展出36尊金庸笔下的人物雕塑,大会更特别邀请查良镛夫人林乐怡、查良镛的子女查传倜及查传讷出席。行政长官李家超表示,金庸作品角色均有浓厚的家国情怀,大侠为国为民鞠躬尽瘁的故事,是说好中国故事的绝佳例子。
李家超致辞时表示,「凡有华人地方,就有金庸读者。」金庸作品对全球华人都耳熟能详,多年来创作15部脍炙人口的小说,其作品更成为香港的金漆招牌,翻译成不同语言,成为世界了解香港的窗口。他又赞扬金庸作品引人入胜,除是经典作品外,更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兼收并蓄,融入到作品里,内容由诗词歌赋、琴棋书画、儒释道哲学、历史典故,到地理、建筑、中医药、烹饪等无所不包,每部作品就如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百科全书。
李家超:说好中国故事绝佳例子

李续谓,金庸在作品中带出「为国为民,侠之大者」精神,相信展览以此作主题,希望透过展览让市民领略家国精神,积极贡献国家和社会。

文化艺术盛事委员会主席郑志刚亦赞扬查良镛穷毕生之力,为世人留下15部不朽武侠小说,其笔下的武侠英雄,启发了一代又一代的华人贡献国家,即今次活动主题「为国为民,侠之大者」。他指金庸武侠传奇,创造了全球华人的共同回忆,陪伴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成为香港独有文化瑰宝,亦是文化产业的佼佼者。金庸的作品被翻译成14种不同语言,在全球售出超过1亿册,更先后被改编成电视剧、电影、音乐、漫画和游戏,历久不衰。
郑志刚:香港独有文化瑰宝

郑认为,金庸是香港文化的标杆,影响力延伸至全世界,成为世界了解中国文化的重要窗口。他指,今次主办方进一步把金庸的艺术创作推广到更多海外地方,包括大湾区其他城市及东南亚等地,将金庸文化瑰宝进一步向世界推广,尤其是让海外的朋友,以有趣而深刻的方式领略中华文化。
小龙女等10雕塑中环展出

打头炮的「侠之大者—金庸百年诞辰纪念‧江湖盛滙」,由昨日起至7月2日于中环爱丁堡广场举行,场内设计成《射雕英雄传》的蒙古包,展出由艺术雕塑家任哲创作的10尊金庸角色人物雕塑,包括小龙女、杨过、灭绝师太、周伯通、胡斐、范瑶、完颜洪烈、金轮法王、成吉思汗、郭靖。场内将还原小说的情境布置及经典服装造型,定期举办文艺互动体验如阅读分享会、音乐会、绘画工作坊等。

另一活动「侠之大者—金庸百年诞辰纪念‧任哲雕塑展」,则于今日至10月7日于文化博物馆举行,展出任哲创作的22尊金庸经典作品人物雕塑,包括《神雕侠侣》的杨过与小龙女、《射雕英雄传》的郭靖与黄蓉、欧阳锋、王重阳、洪七公、一灯、黄药师等。文化博物馆亦展出由查良镛家人捐赠作永久收藏的金庸半身像予公众欣赏,雕像高约60公分,由任哲以查晚年形象作蓝本,于馆内的常设展厅「金庸馆」中陈列。

除以上展览外,金庸角色雕塑亦会「走出去」,在香港不同旅游及文化地标展示,选址遍布港九新界,包括机场、信德中心等,也会「游走」不同的公共社区等,联系全港市民,并鼓励旅客游走香港不同区域打卡留念。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