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港人回港治病 议员倡审视

2024-01-09 00:00

公共医疗衞生开支庞大,多名立法会议员称应整体审视公营医疗收费。
公共医疗衞生开支庞大,多名立法会议员称应整体审视公营医疗收费。

公共医疗衞生开支庞大,素来是港府支出「三大龙头」之一。财政司司长陈茂波早前预告或是时候检视涉「用者自付」的公共开支。多名立法会议员认同,现应整体审视公营医疗收费,包括急症室可否按通胀加价,区别移民港人收费等;另有议员倡以「连续离港3年」为移民划界。医衞局回覆《星岛》指,未就回流者的用量统计或成本核算,但有机制定期检讨公营收费。

过去3个年度政府经常性开支中,用于衞生范畴的实际及预算金额达983亿元、1271亿元和1044亿元。《星岛》独家报道亦揭示,移民港人「回流医病」者不在少数。行会成员兼民建联主席陈克勤称,识别移民需先处理双重国籍问题,涉及复杂法例及政策考虑,短期建议参考派消费券做法,将以「永久离港」为由提早领取强积金者,定性为「移民港人」并区别收费。他指:「此举虽不能囊括所有移民,但仍可局部收效。」立法会议员杨永杰指,相关「永久离港」者估计达20万人,以公院每人补贴数千元看病计算,动辄涉「亿元、10亿元」计,而因领取者的身份证均记录在案,亦较易用来识别。

行会召集人兼新民党主席叶刘淑仪表示,非中国籍人士若非常居香港,且连续36个月或以上不在港,便会丧失永久性居民身份,建议以同样年限定义移民港人。她说:「留学或做『太空人』的海外港人,自然会频繁赴港,而他们在港消费仍有经济贡献,不宜剔除享用医疗权利。」

社协干事彭鸿昌担心,部分在港工作的外籍人士,既持香港身份证,也有外国护照,「是否亦要额外收费?」另因港府无记录离港者目的地,若以离港时间划线或与返内地养老者混淆。
叶刘倡急症室按通胀加价

对急症室等医疗服务收费应否调整,叶刘淑仪指急症室收费「无可能收回成本」,且现已冻价7年,建议可按通胀逐步上调,令巿民更易接受。杨永杰建议急症室等收费可象徵式加价10%,适度调整补贴额度。

医衞局回覆《星岛》指,公营医疗现按「合资格」、「非合资格」和「私家」三类收费,当中符合资格人士获政府资助逾97%。仍持有效香港身份证者,即使移居外地或内地多年,仍可以「合资格」身份使用公营服务,当局未就回流者另做用量统计或成本核算。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