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锦星「贴地」推低碳

2023-11-27 00:00

黄锦星近月出任海洋公园保育基金大使,致力推动保育本港原生淡水龟。
黄锦星近月出任海洋公园保育基金大使,致力推动保育本港原生淡水龟。

一场世纪黑雨,加两次9号及10号风球吹袭,让港人切身体会极端天气的祸害,前环境局局长黄锦星亦感受至深,卸任后他多了「ABC」3重身份,既走入大学教室,又当上无止桥慈善基金主席,更出任海洋公园保育基金大使,上山落河保育河龟。他以「起承转合」回看半生的环保事业,现时结「合」各界有心人,于民间推动低碳节能。对10年任内推出的环保蓝图被指「走数」,他坦然面对,直言极端天气是人类共孽,深信之前定下的蓝图,终能引领港人达致2050年碳中和目标,一起挽回气候变化恶果。 

由「星星局长」到「星星教授」和「星星大使」,黄锦星仍然亲和,说话有点靦腆,谈到今年7月出任「海洋公园保育基金大使」,他兴致勃勃,笑言视另外两位大使——曾夺奥运冠军的郭晶晶及张家朗为「师姐、师兄」。出任「大使」4个月,他跟小学生谈环保和气候变化,播下减废减碳的种子,又进行多次野外考察,如日访、夜探南朗山,视察郊野河溪捡垃圾等,十分「贴地」。

黄锦星酷爱郊游行山,野外考察难不倒他,倒是炎热天气,再令他体会全球暖化下极端天气的影响。每次考察走上至少两万步,然后撰写1000字文稿,跟公众分享推广,他笑言文字背后满载汗水,「行几步已满身汗,抹湿毛巾几次。」香港发展急速,郊野就在城市边缘,平日没人留意的野外,其实生机蓬勃,9月黑雨后,黄随保育基金人员于清晨及黄昏,两度考察海洋公园旁南朗山的生态,最难忘是能与属濒危物种的全港最小型青蛙「卢氏小树蛙」近距离接触。
增设原生河龟展馆唤关注

每年3月至9月是卢氏小树蛙繁殖季节,雄蛙会发出类似蟋蟀「滴滴」叫声求偶,当晚保育人员曾播出「滴滴」叫声试探,成功引来栖息上址的雄性小树蛙「和应」,令他喜出望外。黄指,香港河溪生态丰盛,但大头龟和眼斑水龟等5种原生淡水龟,近年受非法捕捉威胁,保育原生河龟正是海洋公园重点项目,新增的「本地河溪生态馆」日内揭幕,盼唤起关注,其中眼斑水龟于全港野外不足百只,海洋公园正作人工繁殖。

至于第2次考察亦与此有关,黄与民间组织「清径先锋」,清晨到西贡郊野视察河溪清垃圾,亦找到多个捕龟笼;同晚于新界河溪,亦找到其他龟只,却找不到眼斑水龟,令人担心其情况。
同时关注内地乡村振兴项目

去年中政府换届,黄锦星卸下环境局局长一职,惟他没闲下来,反而多了「ABC」3个身份。他说,C是Conservation(保育),即出任「海洋公园保育基金大使」;A是Academic(学术教学),自去年10月起教授香港大学建筑系「可持续环境设计理学硕士」课程,指导如何制订「环境政策」;至于B是「Bridge to China」(无止桥慈善基金),他指由早年该基金到内地偏远村落建桥,到现时于中港两地推动乡村振兴项目,他一直参与其中,至去年底出任该基金主席,盼加强两地年轻人交流。

刚满60岁的黄锦星,以「起承转合」回顾过去30年人生,并分享未来10年的生涯规划。他自言,90年代任职建筑师,初接触环保建筑,曾参与建造环保屋苑「茵怡花园」,是环保生涯「起」始。由2003年起,他「承」传推动环保建筑,出任建筑师学会「环境及可持续发展委员会」主席,参与兴建「零碳天地」,又加入政府委员会,推动及倡议环保政策。至2012年,他「转」换身份加入问责官员行列,出任环境局局长长达10年,推出多份涵盖气候变化、废物管理、节约能源、空气质素和生态保育等范畴的蓝图。去年卸任后,他盼藉个人网络,整「合」社会人士一起实践减碳节能。

除了「ABC」的多重身份,黄锦星亦参加有关环保节能的学术会议和大小活动,更把内容化为千字文,每日上载至社交媒体。早前他带同两名日本及南韩的学者,参观俗称「6仔店」的社区回收站,示范以回收物换取的积分换领即食面。有环保人士称赞,他放下身段于民间持续推动环保,堪称「环保界KOL(网络红人)」,亦有人贸疑他「走数」,指他任内蓝图多多,却未竟全功。
有信心2050年前达到碳中和

对于批评和质疑,黄直言「当时『瞓身』去做,没有遗憾」,特别是过去官方未就本港环保议题制订长远方案,认为任内多份蓝图是「突破性举措和重要里程」。他指,首届任期的5个蓝图是起始,延任时亦更新检视,再订方向,如任内推动胶袋徵费、「四电一脑」回收、绿在区区、回收基金等。他特别提到港人平均碳排放量,由2014年峰值6.2公吨,降至近年约4.5公吨,令他有信心本港能达致205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他强调,环保减碳节能牵涉层面广泛,须制订蓝图订立方向,让与事者按时间表及路线图执行,惟过程中可能因不同因素影响达标速度。

访问黄锦星,不能不提「大嘥鬼」。「大嘥鬼」是黄上任翌年推出,以推动惜食、减少厨馀为目标的吉祥物,不少市民认为「面尖尖」的黄锦星,与眼阔肚窄的「大嘥鬼」外形相似,甚至认为「星星」就是「鬼鬼」的原型。听到这条问题,正拿着「大嘥鬼」毛巾抹汗的黄锦星立刻否认,笑言「如有雷同,实属巧合」。

极端天气威胁与日俱增,未来还有希望吗?黄锦星认为有危有机,「气候变化是人类共同造的共孽,但未来10年至20年,是低碳转型的关键时刻,希望一起扭转恶果。」他直言,节能减碳由生活做起,除行山要自备水樽,早前他亦要求硕士班学员,不可使用即弃水樽。其任内推动的「垃圾收费」政策终于明年4月执行,他盼望可以量化垃圾量,为未来的减废政策提供重要数据。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