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卖狗肉诱落叠装毒App卷钱

2023-11-21 00:00

网罪科署理警司叶卓誉(中)、总督察刘傲松(左)及深水埗警区动物专队督察李健欣讲述案情。
网罪科署理警司叶卓誉(中)、总督察刘傲松(左)及深水埗警区动物专队督察李健欣讲述案情。

近日有人在Facebook社交专页发布出售狗肉的帖文,引起各界热议,警方经调查发现是新型骗局,相信骗徒藉出售「香肉」等食品及产品为名,要求买家下载带有木马间谍软件的虚假手机应用程式,并在该「毒app」输入银行户口资料支付运费,从中盗取银行资料,继而操控买家的手机登入网上银行转走其存款。负责案件的警官指出,逾两个月来已接获11宗相关报案,受害人损失金额共逾136万元,其中一名男子为购买25元即食面,被骗下载「毒app」,同日发现户口被转走41.5万元。 
网络安全及科技罪案调查科署理警司叶卓誉表示,骗徒日前透过名为「玉鼎」及「挂羊头卖香肉(正宗)」的Facebook专页刊登声称出售「香肉」的广告,并设WhatsApp帐号与顾客联络,骗徒会传送连结诱使顾客下载及安装「送达百货」恶意手机app进行订货,并要求顾客透过「转数快」缴付少额订金。
 平台不断转名要求联络 

叶指出,该「毒app」适用于安卓(Android)手机系统,会要求取得顾客的手机操作权限,并设有虚假银行登入页面,诱骗顾客输入登入名称、密码及6位数保安编码(PIN),由于程式于安装时要求顾客给予完全控制权,骗徒其后登入顾客的银行户口转走存款。

警方调查显示,「毒App」 盗取银行款项的手法于今年9月出现。骗徒先后于Facebook与Instagram设立多个专页或帐户推销食品、旅游套票、租车服务、温泉等,有兴趣光顾的市民会被引导到WhatsApp通讯,或被要求留下电话号码,之后有客服联络他们。
25元购即食面被骗41.5万

WhatsApp对话期间,骗徒向顾客发送APK档案或一条连结,要求顾客下载并安装假装为电子购物平台的「毒app」,之后在该程式中下定单,而有关平台不时更改名称。

叶透露,由今年9月中旬至前日,警方接获11宗报案,损失金额由9000元至415000元不等,总金额超过136万元,初步调查显示不涉及出售狗肉,其中一名60岁男子为损失金额最多的受害人,因购买25元即食面,被骗下载「毒app」,同日发现户口被转走41.5万元。

警方正进行调查。叶指出,骗徒以出售疑似狗肉作为幌子,企图制造社会舆论,吸引爱护动物人士接触卖家并尝试下载「毒app」追查卖家身份,从而堕入骗局,而且该程式不能直接完全删除,市民须留意。
流浪狗之家谴责抹黑

不过,「毒app」仅能让使用安卓(Android)系统的手机下载,使用苹果等系统的手机则没法下载,骗徒会要求他们转帐30元到「香港流浪狗之家

 」的转数快捐款号码,其后失去联络,似欲令人怀疑该组织涉及骗案。

「香港流浪狗之家」昨在Facebook专页表示,强烈谴责骗徒恶意抹黑,又指未发现有可疑款项存入。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