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论|强势控烟或致走火入魔 循序渐进才是正途

2023-09-22 00:00

政府就下一阶段的控烟策略展开公众谘询,并提出十多项政策建议,当中包括吸烟与健康委员会去年提倡的「终身禁烟令」,禁止特定日期后出生的人士购买香烟及所有烟草产品。

政府的做法可谓雷厉风行,打算透过最强力的手段压低吸烟率。「雷厉风行」当然是正面的说法,或者用「走火入魔」会较为妥切,原因是政府在今年度《财政预算案》将烟税大增31.48%,变相对烟民开徵人头税。医务衞生局局长卢宠茂早前说,加烟税是重要的控烟手段,但当局在未充分验证加烟税是否有效之下,大幅加税后不出几个月,又祭出终身禁烟令等建议,有违一般公共行政的操作,亦令人感觉政府根本不打算了解社会的实况和所有持份者的意见,只求一味照本宣科,推出其他国家实行过的政策,奢求可以一刀切禁烟。
激进一刀切 懒理持份者意见

另外,政府介绍终身禁烟令等政策倡议时指,这些提议已有外国例子参考,却不敢说明当马来西亚和澳洲塔斯曼尼亚亦曾打算推展有关政策,但在当地遇上不少阻力。相关倡议在当地反覆讨论多时,至今仍未获通过。再者,「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外国例子是否值得香港「照跟」实在存疑,而控烟政策一般会触动社会最基层的利益,对香港「乱过之后」要由治及兴带来负面影响。

事实上,政府的目标是将吸烟率于2025年底前由2021年的9.5%降至7.8%,为满足KPI而推行一连串激进、一刀切的措施,是否有此必要?尤其是现时受全球因素影响,经济不景,加烟税的反弹会比预期中多。推展政策是否应该以循序渐进的方式,不时评估成效再决定下一步应该如何?政府制订政策应有先后次序,要令青少年远离烟草,与其推行终身禁烟令,倒不如先考虑提高合法购买烟草产品的年龄,并在政策正式实施后,留意青少年吸烟率有否因此下降。
局长妖魔化烟民无助社会和谐

控烟政策的最终目的是为市民的健康和福祉着想,现阶段政府检讨现行禁烟区的规划,我建议政府同时可以考虑在部分地方设立吸烟区。例如在日本,不少餐厅、大型车站、百货公司等都有设置吸烟区,网上甚至出现提供吸烟区位置的应用程式;香港方面,大球场亦有划分吸烟区及禁烟区,让烟民可以在合适的地方继续吸烟,而非一开始用最严厉的手段,造成社会反弹和加剧私烟问题。

卢宠茂早前在立法会衞生事务委员会上表示,希望市民共同建立控烟文化,例如当有人在餐厅取出香烟时,「全场所有人睥住佢」。这种妖魔化,甚至接近歧视烟民的言论,无助保障社会和谐。因此政府需要着手减少二手烟、部份态度恶劣烟民(例如「火车头」)带来的影响,而非一并惩罚自律的人,并教育市民大众,烟民、非烟民应如何共处,控烟之路才可以走得长远。
陈溢谦
香港高等教育科技学院
公共关系及国际项目管理学系主任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